高中历史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9 11:1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单元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二单元 第5课
589年
581年隋
25—220年
十六国
304—439年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一、三国与西晋
三国
魏:略占上风
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评价:局部统一,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九品中正制
创立之初,评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到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一、三国与西晋
三国
魏:略占上风
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评价:局部统一,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西晋
一、三国与西晋
三国
魏:略占上风
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评价:局部统一,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西晋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晋书》
一、三国与西晋
三国
魏:略占上风
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评价:局部统一,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西晋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一、三国与西晋
三国
魏:略占上风
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评价:局部统一,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西晋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3)北方流民南迁
(4)衣冠南渡
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十六国
304—439年
25—220年
1.魏略占上风
2.南方的开发
3.局势的评价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3)北方流民南迁
(4)衣冠南渡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
士族专权
(或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的共治,一种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形成标志: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形成原因:
(1)政治: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3)制度:九品中正制。
(4)历史: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二、东晋与南朝
2.南朝:
宋齐梁陈
1.东晋:
士族专权
(或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的共治,一种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形成标志: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形成原因:
(1)政治: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3)制度:九品中正制。
(4)历史: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3.江南
的开发
表现: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二、东晋与南朝
2.南朝:
宋齐梁陈
1.东晋:
士族专权
(或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的共治,一种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形成标志: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形成原因:
(1)政治: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3)制度:九品中正制。
(4)历史: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十六国
304—439年
25—220年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3)北方流民南迁
(4)衣冠南渡
东晋:士族专权(九品中正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表现、原因)
1.魏略占上风
2.南方的开发
3.局势的评价
三、十六国与北朝
匈奴 羯 鲜卑 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1.十六国
①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②长期混战中,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淝水之战
2.北魏孝文帝
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迁都、改籍贯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
学士族、定门第、互通婚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①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②长期混战中,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淝水之战
2.北魏孝文帝
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迁都、改籍贯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
学士族、定门第、互通婚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①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②长期混战中,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淝水之战
嘉峪关魏晋古墓汉人胡食砖画:蒸馍、烙饼、烧烤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洛阳伽蓝记》
2.北魏孝文帝
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迁都、改籍贯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
学士族、定门第、互通婚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①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②长期混战中,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淝水之战
十六国
304—439年
25—220年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3)北方流民南迁
(4)衣冠南渡
十六国:民族交融的表现,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北朝: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1.魏略占上风
2.南方的开发
3.局势的评价
东晋:士族专权(九品中正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表现、原因)
北朝的结束
十六国
304—439年
589年
581年隋
25—220年
十六国:民族交融的表现,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北朝: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1)五胡内迁
(2)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3)北方流民南迁
(4)衣冠南渡
1.魏略占上风
2.南方的开发
3.局势的评价
东晋:士族专权(九品中正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表现、原因)
本课重点:
1.政权更迭
2.南方开发
3.民族交融
4.统一趋势
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
1.友好交流:
2.民族迁徙:
3.联合斗争:
4.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5.民族战争:
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