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课时4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观察某物体一段时间内日影的变化,体会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两个概念及其时空变化。(地理实践力)
2.结合示意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变化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春分\秋分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春秋分】
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至】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 -纬度差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差:观测点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求纬度差:同减异加
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则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C=90°-BC两点纬度差=90°-(10°+23°26′)=56°34′
太阳高度大小及其变化的判断
(1)“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同线相等”:同一纬线上,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4)“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如图)
导思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下图是济南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1.[地理实践力] 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 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春、秋分日,③表示冬至日。
导思
2.[综合思维] ①②③中,决定济南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 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答案 ③决定济南楼间距的大小。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下图是济南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导思
3.[综合思维]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 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最大,从夏至日到冬至日递减,冬至日最小。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下图是济南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跟踪训练过关
(2023·陕西咸阳期中)周朝时期周公在河南登封“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日影”。完成1~2题。
1.可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来判断二十四节气(如图),其观测结果正确的是
A.一年中冬至日杆影最短
B.春分日影长与杆高相等
C.每个节气影长跨度相等
D.杆影变长时当地昼变短
√
跟踪训练过关
河南登封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A错误;
河南登封大致在34°N,春分日的正午太阳
高度约为56°,影长小于杆高,B错误;
多数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不同,登封的正午
太阳高度不同,影长跨度不相等,C错误;
杆影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而变长,正午太阳
高度变小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昼长变短,D正确。
跟踪训练过关
2.将周朝时期测日影的方法运用到海南岛三亚旅游区,作为科普运用,其“圭表”安装应该考虑
A.圭设置在跨表(标杆)南北两侧
B.将圭(影子刻度)变长
C.圭两端分别标注春分日和秋分日
D.将表(标杆)缩短
√
跟踪训练过关
海南三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北,有时朝南,故圭设置在跨表(标杆)南北两侧,A正确;
三亚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影长较短,圭
(影子刻度)应变短,B错误;
日影朝北最长在冬至日这一天,日影朝南最长
在夏至日这一天,故圭两端分别标注冬至日和
夏至日,C错误;
三亚正午太阳高度比登封大,同样标杆情况下,影长较短,将表(标杆)缩短,则影长更短,无法进行测量,D错误。故选A。
跟踪训练过关
(2023·江苏南通期中)如图为“我国北回归线以北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示意图”,图中α+β=40°。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A.50°N
B.40°N
C.30°N
D.20°N
√
跟踪训练过关
由该地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可知,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居中则为二分日。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纬度相关,当地纬度不变,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变化相同,则β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北回归线的纬度变化,
故β=23°26′,又因为α+β=40°,则α=
16°34′。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16°34′)
=90°—(当地纬度+23°26′),计算出当地
纬度为50°。故答案选A。
跟踪训练过关
4.与南通相比,该地
A.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大
B.相同设计的住宅区楼间距大
C.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小
D.处于冬季的时间更短
√
跟踪训练过关
两地均在回归线以北地区,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设为K)=H夏—H冬。以北半球为例,对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K=90°-(当地纬度-23°26′)-[90°-(当地纬度+23°26′)],推出K=46°52′,是一个固定值。即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A错误。
住宅区楼间距大小跟影长呈正相关,太阳高度角决定影长;太
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楼间距越小;50°N纬度高于南通,
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小,影子较长,楼间距较大,B正确。
赤道地区昼夜平分,极圈到极点的区域年内昼夜长短差为24h,该地纬度高于南通,昼夜长短年变化辐度更大,C错误。
纬度越高,气温较低的时间长,即处于冬季的时间更长,D错误。故选B。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