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2.3.2 冲积平原的形成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2.3.2 冲积平原的形成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件(4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10: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冲积平原的形成及河流
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塑造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3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绿洲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思考题】
【材 料】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 结合实例,说明冲积平原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机制。(综合思维)
2. 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区域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特点。(区域认知)
3.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规模及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
4. 结合材料,分析聚落布局中的人地协调思想。(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冲积平原的形成
河流堆积地貌
1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沉积作用
2
河床坡度减小
水流速度变慢
水量减少
泥沙增多
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
从上游至下游,随流速减缓,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
观看视频:河流搬运沉积作用
冲积平原的形成
3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16
山前冲积平原
观看视频:冲积扇模拟实验
请描述山前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16
山前冲积平原
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16
请描述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
观看视频: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水下
堆积体
河漫滩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观看视频,请描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三角洲平原
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三角洲。
沉积物质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
冲积平原的地貌特征
4
冲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是冲积平原的主体,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方法技巧
1.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定河流流向:
根据河流堆积地貌判断河流的流向
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河流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方法技巧
2.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河流流向
根据河流堆积地貌判断河流的流向
导思
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
1.[区域认知]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 图A:山前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
2.[综合思维]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河流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跟踪训练过关
(2023·江苏泰州期中)如图为“某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地貌可能是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位于河流汇入其他相对静止的水体(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的河口处;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在流经弯曲的河段时,所挟带的碎屑物在凸岸一侧沉积下来形成的。故B正确,A、C错误。
沙丘是风力作用的结果,而图中地貌位于河口处,应是流水作用的结果,故D错误。
跟踪训练过关
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海水侵蚀   D.流水堆积

图中地貌为三角洲,是流水堆积的结果。故D正确,A、B、C错误。
跟踪训练过关
3.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
A.入海口    B.河谷地区
C.山麓地带   D.高山地带

由上题可知,该地貌类型为三角洲,主要形成于入海口,故A正确,B、C、D错误。
跟踪训练过关
沣河是黄河支流渭河右岸一级支流,位于关中盆地中部西安市的西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下图示意沣河中下游某段发育状况。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形成图示废弃河道的主要原因是河流
A.受气候影响逐渐干涸
B.搬运作用增强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溯源侵蚀加剧

跟踪训练过关
沣河流域为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表径流注入河流,因此河流不会逐渐干涸,A错误;
图示河段处于泛滥平原,河流流速较慢,搬
运作用增强说明流量变大,不会导致河道废
弃,B错误;
曲流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发
生偏移而废弃,C正确;
该河段位于沣河中下游,流水以侧蚀为主,
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D错误。故选C。
跟踪训练过关
5.该河流在演化过程中的流速变化是
A.没有变化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趋于缓慢

图中泛滥平原沉积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砾岩、砂岩、泥岩,砾岩形成最早,泥岩形成最晚。一般而言,河流流速快则沉积物颗粒大,流速慢则沉积物颗粒小,所以河流流速经历了由快到慢的变化。故选D。
跟踪训练过关
6.图中M地貌可能是
A.冲积扇    B.三角洲
C.“V”形谷  D.决口扇

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而该河段处于泛滥平原,地形平坦,不可能形成冲积扇,A错误;
该河段没有湖泊也未在入海口附近,不可能形成三角洲,B错误;
该河段处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应发育槽形谷,C错误;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加之曲流发育,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又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雨水补给集中,易发生洪涝而决堤,形成决口扇,D正确。故选D。
/ 02
河流堆积地貌相关地理事物
冲(洪)积扇
辫状水系
1
分支多
宽深比大
弯曲度小
散乱无章
变化迅速
三角洲
山前倾斜平原
形似发辫
水流交错
特点
位置
形态特征
辫状水系
1
水与沙

博弈
请描述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
辫状水系
1
形成过程
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泥沙在地势低平处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之间形成多股的分汊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进入洪水期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被淹没的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河道。
河口三角洲的成因
2
思考题
刚果河也称为扎伊尔河,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长约4640km,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刚果河支流众多,河网稠密,并两次穿越赤道后汇入大西洋,在入海口处未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
【思考题】
分析刚果河在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图为刚果河流域图。
【材 料】
问题:分析刚果河在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答案:
入海口附近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泥沙含量小;泥沙多沉积于刚果盆地,入海泥沙较少。
河口无三角洲的原因
3
跟踪训练过关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河流地貌发育状况示意图,其中常见的河流地貌有山麓冲积扇、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等。人们发现该三角洲上的辫状河流河道较浅。
(1)指出图示三角洲的主要特征。(8分)
答案 一般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或河流入湖口处;多呈三角形,地形较平坦;沉积物颗粒很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河网稠密等。
跟踪训练过关
(2)分析该处辫状河流河道较浅的原因。(8分)
答案 该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三角洲的底部(或前端、末端等),该处地势较低平,落差小,河道宽阔,水流速度较缓和,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且经过多次改道,河道较宽,多分汊,因此河道较浅。
/ 0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影响聚落的宏观分布
1
乡村与城市的分布与河流有关。
河流中上游聚落分布较少,中下游聚落分布较密集。
我国长江上、中、下游代表大型典型城市
重庆 · 长江上游
……
Chongqing,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上海 · 长江入海口
……
Shanghai, Yangtze River Estuary
武汉 · 长江中游
……
Wuha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西藏 · 长江上游
……
xizang,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河流冲积平原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
01
02
03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农副产品
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
3
北方平原:耕地连片,聚落规模较大。
南方水乡: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河流影响聚落选址
4
冲积平原
平原低地
山区河谷
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聚落沿河呈线状分布,为防御洪水溢出河道要加高和加固河堤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既高于洪水位,又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思考题
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答案: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问题:
方法技巧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2)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跟踪训练过关
如图示意聚落在河流的上游和中下游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四个聚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
②河运便利
③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耕作。图中没有矿产资源分布的相关信息,排除④。
跟踪训练过关
2.甲聚落建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平坦,有利于人类定居
B.减轻洪水威胁
C.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有利于发展水运

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减轻洪水的威胁。
跟踪训练过关
(2023·湖北十堰统考)天兴乡位于武汉城区东北部的江心洲上,其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早期天兴乡居民住宅聚落选址主要在沙洲南部,后来又向北部迁移,目前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形成多个“空心村”。下图示意天兴乡1991~1998年沙洲形态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
因素是
A.围垸建村   B.经济发展
C.流水作用   D.交通变化

跟踪训练过关
读图可知,江心洲南岸沙洲边界明显后退,应是受流水侵蚀的结果,江心洲北岸沙洲边界明显向北扩展,应是受流水沉积的结果,材料信息表明,天兴乡的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因此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因素是流水作用,C正确。
跟踪训练过关
4.推测天兴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A.对原废弃村落进行复耕,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B.变废弃村落为生态用地,打造休闲服务中心
C.建设钢铁工业基地,吸引武汉市区人口迁入
D.大力建设高级居住区,解决“空心村”问题

变废弃村落为生态用地,打造休闲服务中心,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B正确。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