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的运动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第3节 课时1
新课导入
【思考题】
每年,东非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斑马、角马、瞪羚不辞辛苦地追逐水草,长途跋涉3000多千米,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出发,到达肯尼亚的马赛马拉禁猎区,之后又回到出发地。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探索者。
东非大草原上的动物为什么要大规模迁徙 这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系吗?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图表资料及相关视频资料,分析气压带、风带及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具体地域的气候资料,说明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征。(区域认知)
3.利用生活实例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目录
CONTENT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与自然景观
/ 02
/ 0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1
冷高压控制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
暖高压控制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
高气压带: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
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易于成云致雨
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2
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
风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 水汽充沛 降水较多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3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3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 形
洋 流
核心归纳
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七个气压带
气压带 气流 性质
极地高气压带(2个)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上升 湿热
核心归纳
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六个风带
风带 风向 性质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思考题
受信风影响的地区全都干旱吗?
答案
信风通常是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一般比较干旱。如果信风来自海洋,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区受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显著的气候类型
4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
巴西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分布规律: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分布规律: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南美洲
西海岸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纳米布
沙漠
阿拉伯半岛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
新西兰
欧洲西部
北美洲
西海岸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与西南部
好望角
地中海沿岸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巴西高原
非洲中部
与两侧
澳大利亚
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显著的气候类型
4
气候类型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核心归纳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素养培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为2.57万 km2,人口约有527万。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为酷热。如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问题:1.[综合思维]岛上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冬季该岛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周围地区海面狭窄且摩擦力小,风力较强。
问题:2.[区域认知]该岛夏季南部比北部更为干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候更为干热。
(2023·贵州六盘水月考)如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
M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排除B、D。
根据其北侧的风向为东南风可知,其北侧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所以M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C正确。
2.可能出现晴朗少雨天气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①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②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和中纬西风带,③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④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和中纬西风带。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可能出现晴朗少雨天气,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
3.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作用的是
A.a B.b C.p D.q
√
图中a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b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p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q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因此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作用的是q,D正确。
/ 02
气候与自然景观
影响原理
1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撒哈拉沙漠
终年炎热少雨
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
我国南方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河网密集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具体影响
2
不同气候自然景观有差异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具体影响
2
同一气候,不同季节景观差异
核心归纳
森林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荒漠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
拓展延伸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丰沛,草原上水草丰茂,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干季时,降水量骤减,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众多野生动物会因此迁移到别处。
热带草原动物迁徙原因
拓展延伸
(2023·山西太原月考)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1~2题。
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终年干旱少雨
√
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 B.Ⅱ
C.Ⅲ D.Ⅳ
√
由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Ⅱ;Ⅰ是热带雨林气候,Ⅲ是热带沙漠气候,Ⅳ是地中海气候。故选B。
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下面图1为“我国某地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图2为“甲树种春季凋落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乙树种广泛分布地区所属的自然景观,在我国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
乙树种凋落物集中在夏半年,秋季最多、冬季为零,说明秋季树叶落光,为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