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第1节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 结合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相关案例,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区域认知)
2.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综合思维)
3.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综合思维)
4. 通过对比,说明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正确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目录
CONTENT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 02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 03
/ 0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植物(生物)
大气(水汽)
岩石(地貌)
河流(水文)
土壤
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生物循环的意义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物质变换、能量传输。
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
3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
气候与水文
气候影响水文特征
水文状况影响气候特征
地表水富集的地方,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年降水量多少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大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冬季均温影响河流结冰期的长短
气候与地貌
气候影响地貌
湿润地区:流水地貌
干旱地区:风成地貌
不同海拔水热不同
地形雨
地形影响气候
气候与生物
气候影响生物
光照、热量、水分影响植物分布及形态
森林地区湿度大
生物影响气候
气候与土壤
气候影响土壤
气候影响土壤的质地、形成速度和有机质含量
土壤的干湿状况影响着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土壤影响气候
地貌与水文
地貌影响水文
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塑造地表形态
水文影响地貌
地貌与土壤
地貌影响土壤
坡度、地形部位不同,土层厚度、
肥力不同
黄土地貌,土质疏松
土壤影响地貌
地貌与生物
地貌影响生物
雪莲花:冰川地貌
山脉阴阳脸
生物风化
保持水土
生物影响地貌
水文与生物
水文影响生物
缺水:胡杨林
水湿:红树林
涵养水源
桉树致干旱
生物影响水文
土壤与生物
土壤影响生物
酸性土壤:茶树
土壤有机质的生成
生物影响土壤
/ 02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生产功能
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
形成过程: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特点: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1
稳定功能
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性质:各自然环境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环境拥有此功能。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2
稳定功能
形成过程——碳稳定: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削减,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2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3
/ 03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
1
要素特点
变化性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统一性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整体响应原理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干扰发生变化
改变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
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2
响应特点
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
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3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青藏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素养培优
材料 5世纪时毛乌素地区河水澄清、水草丰美。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化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1959年以来,当地政府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截至2020年4月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正在还原其最初的模样!
问题:1.[区域认知]毛乌素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过渡性,请从气候和植被角度描述过渡性的表现。
答案:
气候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植被从森林草原向草原过渡。
问题:2.[综合思维]毛乌素的变迁是什么地理要素变化引起的,分析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答案:
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恢复),气候变干(湿润),土壤沙化(肥力提高),河流、湖泊干涸(水量增加),植被减少(增加),形成恶性(良性)循环。
问题:3.[综合思维]毛乌素的变迁体现了什么地理原理?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
地理原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表现: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问题:4.[人地协调观]分析人为干扰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特点。
答案: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后果常常被放大,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而环境的恶性变化不利于人类生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