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4 千克 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4 千克 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9 10: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克 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1页期末复习第19-24题。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千克和克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学完的基础上,回顾知识点并梳理,进而深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质量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第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比较分数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质量,能说明相应分数的含义,深化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体会发现简单规律的思维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千克和克的认识及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千克和克的换算,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数学小讲师(3分钟)
一、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已经非常详细的复习了许多知识点,今天,我们来继续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千克和克
(一)复习定义·归纳整理千克和克
1.出示预习任务一:
1、关于千克和克你有哪些认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哪些物体能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呢?
3、写一写,尝试整理出来。
2.谈话: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结果,谈谈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能解决的在小组里解决。
3.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1)指名1个小组展示汇报,组长分配,组员人人参与汇报。
(2)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完善。
(3)教师适时介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追问:你还能知道哪些物体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
提问:复习了千克和克,那你能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指生汇报并板书:1千克=1000克(出示相应思维导图)
小结:小朋友们列举了很多用千克和克做单位的例子,从中我们发现千克比较重,克比较轻,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根据平时的经验知道用哪个量来做单位。
(二)习题训练·千克和克
1.期末复习第19题
集体校对预习成果。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提问:一袋大米为什么要填成25千克,不是填25克?一盒饼干为什么是重500克?
指出:我们一般可以联系平时的经验,根据对物体有多重的实际经验来确定使用的单位,比较重的使用千克做单位,比较轻的使用克做单位。
2.期末复习第20题
小组交流预习成果。
课件展现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思考的。
指出:千克和克的换算,只要根据1千克=1000克推算,3千克里有3个1000克,是3000克。1000克是1千克,9千克里有9个1000克,是9千克。
3.期末复习第21题
课件呈现题目。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说一说题意,从图中知道哪些条件,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明确:天平保持平衡,表示天平右边的3个砝码的重量=左边两个橘子重量。
提问:要求橘子有多重,需要先求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复习定义·归纳整理分数的含义
1.出示预习任务二:
1、关于分数你有哪些认识?列举分数并说说各部分的含义。
2、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3、写一写,尝试整理出来。
2.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1)指名1个小组展示汇报,组长分配,组员人人参与汇报。
(2)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完善。
(3)教师适时介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习题训练·分数
做期末复习第22题
课件呈现期末复习第22题。集体校对预习成果,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选择两个分数,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追问:三角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几份?几分之几里有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
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课件呈现。
提问:能说一说你是怎进行比较的吗?
做期末复习第23题
课件呈现题目。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依次对折,并将对折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交流:每次对折以后,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上呈现结果)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对折1次,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原来长方形的;对折2次,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原来的;对折3次,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原来的······总结为:对折次数每增加1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就等于原来的2倍。
做期末复习第24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交流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答两个问题,指名学生板演。
提问:图中呈现的长方形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长方形表示把这布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动手在图上分别表示出上衣和裤子的份数)
交流:第(1)题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结果要不要写单位名称?
指出:和之前学习过的一样,求一共多少用加法,求谁比谁多多少用减法。
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拓展提升
小组交流条件和问题,提出:和各表示什么意思?原来的两支铅笔各被平均分成几份呢?
回顾总结:
提出: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本课同学们表现非常棒,认真听讲,用心思考进行学习,用心练习。希望继续保持!
【板书设计】
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