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9 10: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5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02页第25-28题和思考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相关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突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信息分析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3分钟数学小讲师)
一、揭示课题
1.课前预习
出示预习任务:
(1)本学期学习了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你还记得解决问题时,一般经历哪几个步骤?
(3)解决问题时,你是怎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在预习本上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25-28题及思考题。
2.揭示课题。
谈话:带着这些预习任务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继续进行期末复习。主要梳理“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相关知识点,进一步练习巩固这些知识。(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预习汇报
1.小组交流,完善预习
谈话: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结果,谈谈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能解决的在小组里解决。
2.展示汇报,梳理知识
(1)指名1个小组展示汇报,组长分配,组员人人参与汇报。
(2)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完善。
(3)教师适时介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适时板书:
三、巩固提升
1.期末复习第25题。
(1)指名汇报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同桌说一说。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解答。
(2)组织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追问:你是怎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指出:根据《成语故事》有42本和《寓言故事》比《成语故事》多18本
可以求出《寓言故事》有多少本,再根据求出的《寓言故事》本数和《童话故事》的本数是《寓言故事》的3倍,就能求出《童话故事》有多少本。
追问: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呢?关键是什么?
指出:我们根据条件想,可以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一步一步地求出结果。其中关键是想到先求的是什么。
2.期末复习第26题。
(1)指名汇报预习成果。
(2)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
(3)提问: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是怎样想到的?(指名几人说一说思路)
3.第27题
提问:题中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各有什么特点?
应该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
4.期末复习第28题。
(1)出示题目和表格,指名汇报
让学生读题并说说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2)交流思考
请同学想一想,表格里每个年级展出的作品有多少幅可以怎样想。二、三、四年级展出作品各有多少幅?这三个年级的作品数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二年级直接填写条件,根据三年级的条件,可以求出三年级有多少幅;再根据四年级的条件,又可以求出四年级作品有多少。
5.拓展延伸
提示:尝试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6.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
引导: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这道题怎样解决,要先算什么,再算出一共跑了多少米,然后自己解答。
交流:哪位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能说说这里每一步是怎样想到的吗?
指出:根据从第1棵跑到第200棵,可以知道跑过比200少1个间隔距离,然后根据每相邻两棵间距离是5米,就能求出一共跑了多少米。
追问:列出的算式中,关键的是哪一步?还可以怎样计算?(2人小组交流)四、反思评价
1.总结全课。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学期评价。
引导:同学,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数学内容,今天也全部完成了这学期内容的复习。请回顾一下你在这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同桌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学得比较好,哪些还学得不够好。
同学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果很满意就用5个星表示,你觉得自己能得几个星,就给几个星涂上颜色。(学生涂色)
交流:你涂了几个星?是怎样评价自己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说一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