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新教材】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 旅游地理(2份,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配套新教材】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二十 旅游地理(2份,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11:12:19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 旅游地理(1)
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之间。泸沽湖湖面海拔约2685米,湖泊面积约50.1平方千米。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的婚姻制度。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随着《亲爱的客栈》的热播,泸沽湖的美景再一次为人们所惊叹,多彩却原生态的猪槽船,蔚蓝如同蓝宝石的湖水,清晨湖面缥缈的晨雾,让人宛如进入仙境。更令人惊叹的是雅致高端的湖景玻璃客栈,让很多人燃起一定要住一次湖景客栈的激情。
根据材料概括图中所示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条件。
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宣城市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地近沪杭,位于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宣城市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境内有黄山、天目山、九华山三大山脉,有国内热门的旅游廊道线路——皖南“川藏线”(该线沿途道路曲折惊险,红杉林等自然景观别致)。近十年来,宣城市民宿发展迅速。下图示意宣城市民宿空间分布及皖南“川藏线”位置。
说明该旅游廊道沿线民宿发展的优势条件,并为宣城市民宿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秋时节,夕阳之下,金色的胡杨林把塔里木河两岸装点得如诗如画。漫步在金色的胡杨林中,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1)塔里木河胡杨林景观十分美丽,游客却比较少,试分析其原因。
(2)简述当地开发旅游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六盘山景区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是西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被称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也是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78万公顷。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春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爽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2007年被评为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2010年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景区内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每年7月—11月游客约占全年客流量的70%,客源78%以上来自宁夏及其周边地区。近几年来达六盘山景区游客增长速度加快。
简述近几年来六盘山景区游客增长加快的原因,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5.【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国际国内旅游业停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十一”黄金周,国庆中秋双节同庆,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据“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大西北的搜索热度激增475%,以西宁、敦煌等代表城市为特色的西北甘青大环线(下图),成为国庆期间热门旅行线路之一,甘肃省会兰州位列全国热搜城市第四位。西北游的游客大多选择高铁/飞机+租车的“落地租”新方式,也给兰州的汽车租赁市场添了一把“火”。同时,西北各旅游景点出现了人满为患,一票难求,十房难订的景象,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团门票销量相较于今年“五一”上涨近36倍:平时人迹寥寥的沙漠,鸣沙山骑骆驼的队伍也“塞车”了……
分析国庆期间西北游热度突然暴增的原因并为西北旅游能持续火热提出建议。
6.【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的“最美野长城”,曾在修语时贴瓷砖被“抹平”。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瑞”,《人民日报》就此曾发表评论称“既不任旧如旧。也要避免改旧换新”,指出文物修复中保护的重要性。2020年,河北省衡水市对安济桥进行修缮.但修缮过程引发网友质疑,称其销设水泥砖是“破坏式修复”古桥。
指出“破坏性修复”对旅游资源价值的影响,并就文物景点修复时避免“破坏性修复”提出合理建议。
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拔2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第一高峰,顶部约400公顷的高山草甸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山地牧场景观,是北京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该景点游人不断增多,每年可达10多万人。由于游人和马匹的践踏,灵山有些植被已被破坏,露出光秃秃的地面,甚至植物的根系被全部带出,使草甸难以再生。目前灵山有大小旅馆、饭店47家,虽然方便了游人,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据估算,在旅游季节产生的污水为3万至5万吨,生活垃圾40多吨。除个别生活区内的招待所建有污水处理池、化粪池外,这里大部分旅馆、饭店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其中少量渗入地下,大部分则流到了山沟,对自然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潜在的污染威胁。
(1)试分析灵山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作为一名旅游者,应该如何保护灵山的环境?
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31亿人次,出境旅游消费规模达到2577亿美元,出境人次和消费规模均居全球首位。但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规模在不断加大,事故类型结构及其时空分布也趋于复杂化。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频发的出境安全事故不仅威胁到中国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阻碍了出境旅游业的平稳运行。下图为2010—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安全事故区域数量累计百分比。
指出中国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的总体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过去,旅游业往往集中在少数热门目的地,少数开发商和从业人员从中获得高额利润。早在2009年,就有学者提出“包容性旅游”的概念,旨在关注非热门目的地和弱势群体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2013年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也属于政府倡导的“包容性旅游”范畴。近年来,“包容性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热捧,但多数“包容性旅游”目的地的热度昙花一现。
从游客的角度,分析“包容性旅游”出现的背景,并简述能使“包容性旅游”目的地保持长久活力的措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特点: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游览价值高。
开发优势: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较好。
开发劣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距离客源地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解析: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类型、价值方面进行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游览价值取决于旅游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2.答案:优势条件:交通便利,方便顾客入住;沿线景观独特,吸引大量游客,增加顾客数量;民宿设计与旅游景区的独特文化内涵相结合,旅游体验感强,对游客吸引力大等。建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带动区域民宿的整体发展;结合民宿所在县市的旅游资源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加强本土品牌建设,提升民宿竞争力;发挥皖南“川藏线”品牌效应,构建“1+N”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民宿的集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浙、沪杭地区,客源市场广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游客入住;宣城市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境内有黄山、天目山、九华山三大山脉,有国内热门的旅游廊道线路——皖南“川藏线”,该线沿途道路曲折惊险,红杉林等自然景观别致,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游客流量大;民宿建设能与文化相适应,增加游客体验;为实现宣城市民宿的进一步发展,要积极保障民宿服务质量,加强政府规划和监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同时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民宿发展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结合所在县市的旅游资源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品牌,优化游客体验;构建“1+N”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民宿的集聚发展;还要积极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保障民宿客源市场。
3.答案:(1)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远离市场;新疆地区,交通不便:沙漠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周围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景观单一等。
(2)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1)景点客源多少可从区域地理位置、距客源市场远近、交通条件、旅游资源价值、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塔里木河胡杨林景观十分美丽,游客却比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胡杨林位于塔里木河,地处西北地区,距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远离主要客源市场;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沙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周围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从旅游资源本身看,区域旅游资源少、景观单一,吸引力较小,客源少。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开发旅游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有: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等。
4.答案: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地域组合好;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地处西北地区,与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大(独特),吸引力强;建议: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吸引外省游客;因时制宜,开发全季游,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解析:据材料可知,六盘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地域组合好;2010年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地理位置而言,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地处西北地区,与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大,景观独特,吸引力强,因此近几年来达六盘山景区游客增长速度加快。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材料可知,客源78%以上来宁夏及其周边地区,因此应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吸引外省游客,加大客源地的来源;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景观独特,一年四季各具特色,应因时制宜,开发全季游,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效率。
5.答案:原因: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且独特,人文历史悠久,游览价值高;受疫情因素影响,国庆期间群众的出行意愿强烈,而国外疫情风险较高,故国内景点成为旅游热门地;国庆假期时间较长利于国内大部分游客选择距离较远的西北游。
建议: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线路,增加特色旅游活动,提升游客的体验品质。
解析:国庆期间西北游热度暴增的原因主要从资源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游览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而西北旅游开发的建议要从此次黄金周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景观组合状况优良。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外疫情严峻,不适宜外出旅游。而西北地区距离东部地区较远,景观独特,对东部游客的吸引力较强,黄金周假期长,人们有时间选择西北游。此次黄金周西北游景点人满为患,客房紧张,说明西北地区接待能力有限,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增强吸引力。
6.答案:影响:破坏了这些旅游景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科研价值。
建议:加强对文物修复的管理,坚决制止“破坏性修复”;加强对重点文物历史资料的收集和管理,避免文物修复时资料缺失;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对文物修复人员的技能培训。
解析:文物景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科研价值,该地对于景点文物进行改头换面式的修复与维护,会破坏其原有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科研价值。针对文物景点特有的价值,在进行修复与维护要在当地文物部门的监管下进行,避免“破坏性修复”,同时要注意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科研提供参考,近年来,大量民间文物被破坏,文物保护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不仅仅要保护文物,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7.(1)答案:旅游人数不断增多,造成对当地旅游环境(植被)的严重破坏,使草甸面积急剧减少,草类的高度和密度降低,若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可能使灵山独特的山地牧场的自然生态平衡被彻底破坏,最终成为一座山石裸露的荒山;因游人不断增多,丢弃的废弃物不断增加,使景区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不仅危害了旅游资源,也会危害旅游者自身。
(2)旅游前查阅文明旅游手册,自觉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旅游过程中不随意践踏草地,不随意丢垃圾或将垃圾带回,不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旅馆、饭店食宿;积极举报危害旅游景区环境的行为。
解析:(1)根据材料,随着旅游人数、旅游设施、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灵山旅游景区的植被破坏会加剧,水质受影响,该区独特的山地牧场的自然生态平衡可能会被彻底破坏,最终成为荒山野岭;同时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不仅危害了旅游资源,还会危害旅游者自身。
(2)作为一名旅游者,文明旅游应从自身做起。旅游者在旅游前要查阅文明旅游手册,自觉提高自身环保意识;旅游过程中不随意践踏草地,不随意丢垃圾或将垃圾带回,不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旅馆、饭店食宿;积极举报危害旅游景区环境的行为。
8.答案:分布特征:出境旅游安全事故在区域分布上高度集中,地区间差异较大;东亚、东南亚地区占比较高,其它地区相对较低。影响因素主要有:境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交通等);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治安、政治形势、政策与态度等)等。
解析:由图可知,出境旅游安全事故主要分布在北美、东南亚、东亚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高度集中,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东亚、东南亚地区占比较高,其它地区相对较低。影响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有:境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如当地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旅游以攀峰为主的旅游方式发生事故的总体概率较大,又如天气多变,引起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区,旅游安全事故也较多。此外还与旅游地的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交通等)有关,如旅游地救援设施、安全工作到位,可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还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治安、政治形势、政策与态度等)等有关,如当地发生暴乱等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大幅升高。
9.答案:背景: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满为患,体验不佳;多数游客长期在大城市过着快节奏生活,具有猎奇、亲近自然等心理;为了降低旅游开销,提高出游频率,游客有时会选择小众目的地。
措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实现文旅融合;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丰富旅游项目与活动,增强游客体验感;及时更新旅游产品,持续注入创意。
解析:本题考查“包容性旅游”出现的背景,以及“包容性旅游”目的地保持长久活力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包容性旅游”出现的背景主要从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非热门目的地的优势两方面对比分析。由于“包容性旅游”的目的地往往不是热门成熟景区,因此可能存在接待能力不足、缺乏深刻内涵等现象,不能仅仅靠一时的热度,因此需要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基础设施,丰富游客体验。
2专题二十 旅游地理(2)
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和众多山脉交汇复合的地区,区内地形主要有高山峡谷、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湖盆。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水汽通道的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加上高山峡谷的作用,该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多样,被誉为“西藏的江南”。这里动植物、菌类资源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冰川,有易贡湖、古错湖等众多迷人的湖泊,环境优美。这里还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墨脱的门巴族、珞巴族都是该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其民居独特。
根据材料说明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并分析在当地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后疫情时代,人们关注身心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景区抓住机遇,把旅游同养生、医疗、养老等要素进行融合。坐落在德国著名的黑森林西北部的巴登巴登小镇,有潺潺的奥斯河流过起伏的群山,山谷中的古城堡与现代温泉浴池、别墅同时跃进人们的视野,还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同时,该镇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设置了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因此,巴登巴登小镇被誉为“康养天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从客源市场角度,分析巴登巴登小镇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条件。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自驾越野旅游逐渐兴起,游客在驾驶越野车辆挑战各种复杂路况中克服困难,欣赏自然风光,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河北蔚县四十里峡有一条长约25千米的越野线路,海拔较低,峡谷内崎岖不平,有乱石、沙地、淌水等路段,对自驾越野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如图示意该越野线路局部景观。
分析该线路的地形特点对开展自驾越野旅游的有利影响。
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安徽省黄山市黟(yi)县的宏村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宏村的选址、布局、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且有详细规划的村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颗明珠(如下图)。
指出宏村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并为其合理发展旅游业提出建议。
5.【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碛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是一座风貌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清代时号称晋陕大峡谷黄河沿岸第一镇,因渡口而兴,因现代交通替代黄河水运而衰。碛口古镇是晋商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近年来,碛口古镇积极发展体验旅游,旅客可体验纤夫拉船、放河灯、放筏等与渡口有关的活动,体验晋商时代的盐业、油、棉、麻等商品买卖活动,体验黄土高原特色小吃的制作和农事活动,体验“两黄”(黄河、黄土高原)特色节日庆祝活动等。下图示意碛口古镇景观。
说明碛口古镇发展体验旅游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
6.【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兴义市上纳灰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腹地,布依族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2017年10月,村民以空闲房屋入股,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着力打造健康养老基地。通过修建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发展文化产业;打造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不断丰富,上纳灰村的旅游业态,休闲经济年均增长超过25%,成为乡村养老产业之路上的先行者,实现了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
简述上纳灰村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共建共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海螺沟是中国著名的冰川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东坡,沟内拥有亚洲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下限的海拔约为2850米.近几十年来,冰川下限海拔有上升趋势。
据此分析海螺沟的主要旅游项目及其易遭受的自然威胁。
8.【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在旅游开发方面不尽人意。在对河南林州某景区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诗经》文化是该景区的一大特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从该景区的淇河两岸而来,但是该景区仅以自然风光为主,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不足,导致游客重游率低,多以一日游为主。近年来该景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并将其与旅游产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初见成效。
分析该景区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应如何设计旅游活动内容。
9.【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南极洲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的环境,前往南极洲的旅游者人数已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人增长至每年5万多人。南极旅行主要有南极半岛线路和南极点线路。南极半岛线路是从南美南端前往南极半岛,沿途经过周边岛屿,费用大约为7-15万元不等,南极点线路是从南非或南美乘飞机抵达南极大陆,再转乘极地专业飞机前往南极点进行游览,费用大约为48-60万元左右。98%的南极旅游者会选择南极半岛线路,只有少数游客会选择极点线路。
分析选择南极半岛线路的人数远多于南极点线路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高原峡谷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冰川,等等。人文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等等。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生动物的侵袭,高寒缺氧,多变的天气。
解析:旅游资源的类型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该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高原峡谷风光,生物景观,独特的冰川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等。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降水丰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可能遭遇地质灾害;该地环境原始,可能遭遇野生动物侵袭;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因此可能遭遇缺氧风险;受地形影响,该地天气多变,可能遭遇暴雨等突发天气。
2.答案:该地位于欧洲腹地,距离客源地近;居民收入高,出游意愿强,客源市场广;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强,对康养保健要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对康养保健需求大;小镇开设了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知名度高,对世界各地游客的吸引力强.
解析: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巴登巴登小镇作为世界康养的天堂,自然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巴登巴登小镇坐落在德国著名的黑森林西北部,位于欧洲腹地,距离客源地近,旅游市场条件好,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出游意愿强,客源市场广;从材料,人们关注身心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对康养保健要求高,小镇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对老年养生人群吸引力强;欧洲地区老龄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对康养保健需求大;根据材料,该镇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设置了特色休闲旅游项目,旅游产品门类丰富,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根据材料,巴登巴登小镇被誉为“康养天堂”,可知巴登巴登小镇知名度高,对世界各地游客的吸引力强,总的来看,巴登巴登小镇客源类型多样,市场范围广阔。
3.答案:地表崎岖,路况复杂且多样,对越野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巨型石较少,越野危险度不高;越野线路长,游玩时间久,体验价值高;峡谷两侧地形陡峭,人为破坏少,自然风光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影响。根据材料“游客在驾驶越野车辆挑战各种复杂路况中克服困难,欣赏自然风光,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可知,越野者喜欢挑战复杂的路况;根据材料“峡谷内崎岖不平,有乱石、沙地、淌水等路段”可知,蔚县四十里峡的这条越野线路,地表崎岖,路况复杂,对越野者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和吸引力;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河北蔚县四十里峡,平均海拔较低,地势落差小,巨石较少,越野危险度不高,不会产生重大事故,有利于保障游客生命安全;根据材料“河北蔚县四十里峡有一条长约25千米的越野线路”可知,越野线路长,越野体验时间久,体验价值高,有利于吸引越野者;峡谷两侧地形陡峭,植被茂密,自然风光优美,更具吸引力。
4.答案:属于人文建筑景观。合理开发旅游项目,保护古村自然与文化遗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游客接待数量;依托古村落文化,发展文创产业,建立民宿,提升居民收入;建立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详细公约,提高居民自觉保护意识,约束村民无序建设和环境污染行为。
解析:宏村镇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其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属于人文建筑景观。当地旅游业的合理发展既要考虑古村落的保护,也要考虑旅游收入的提高,应在开发与保护中追求平衡,谋求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应加大对当地古村落的保护,如合理开发旅游项目,保护古村自然与文化遗产;同时,应建立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详细公约,提高居民自觉保护意识,使村民意识到保护古村落才能获得持续的旅游收入,约束村民无序建设和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应提高当地的旅游收入,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游客接待数量,防治游客过多导致当地环境遭受破坏;其次,当地还应该依托古村落文化,发展文创产业,建立民宿,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提高,当地村民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增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5.答案:有利影响:通过发展体验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修复、保护古建筑群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供资金;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已无实用价值的部分传统文化(纤夫拉船等)的传承;宣传当地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提高其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自觉性。不利影响:大量游客进入,可能造成古建筑群的损坏;过度商业化,导致当地传统文化商业化气息加重,破坏传统文化的纯粹性等。
解析:发展旅游业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倍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了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文化正以各种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及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随着大量游客进入,可能带来古建筑群的损坏。
6.答案:措施: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村民充分参与;改造乡村村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挖掘民族特色风情,丰富休闲旅游资源等。
意义: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引领国家乡村养老产业发展,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等。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上纳灰村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共建共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上纳村村民以空闲房屋入股,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充分的做到了全民参与;且改造乡村村社,完善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挖掘了当地布依族的民族风情,建立出一条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丰富旅游资源线等。意义:为整个村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通过修建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发展文化产业;打造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优化了该村的产业结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弘扬布依族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成为乡村养老之路的先行者,走在国家乡村振兴路的前沿,实现乡村脱贫致富之路等。
7.答案:旅游项目:避暑,欣赏冰川倾泻(冰瀑布)、日照金山等美景,雪谷温泉,森林氧吧,考察现代冰川、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体验康巴藏族风情等。
自然威胁:地处构造活动带,地壳活跃,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有雪崩危险;冰川上湿滑,易跌入冰洞、冰隙或冰下河;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下限上升。
解析:海螺沟是中国著名的冰川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包括避暑,欣赏冰川倾泻、日照金山等美景。沟内拥有亚洲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可能欣赏雪谷温泉,森林氧吧,考察现代冰川、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体验康巴藏族风情等。
该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构造活动带,地壳活跃。地势起伏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雪山冰川广布,有雪崩危险。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下限上升。冰川上湿滑,冰层不坚实,易跌入冰洞、冰隙或冰下河。
8.答案:①依托当地丰富农产品,打造特色小吃;②依托传统手工艺,节日,习俗等打造历史气息浓厚的街道,让游客体验沉浸式旅游;③依托淇河《诗经》文化遗产,打造文旅博物馆,吸引游客;④利用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灯光秀等夜晚活动,丰富旅游项目,有利于吸引游客夜游,增加游客游玩时间;⑤打造生态人文休闲度假院落,发展特色民宿,提高旅游接待能力;⑥建设研学教育基地,吸引广大师生前来参观。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景区以《诗经》文化为背景,打造历史气息浓厚的街道,让游客体验沉浸式旅游。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打造文旅博物馆,吸引游客。利用历史文化基础,建设研学教育基地等;材料中的游客重游率低,多以一日游为主,可以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灯光秀等夜晚活动,丰富旅游项目有利于吸引游客夜游,增加游客旅游时间;打造生态人文休闲度假院落,发展特色民宿。
9.答案:与南极点线路相比,南极半岛距离大陆更近;费用低;南极半岛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和;南极半岛线路经过众多岛屿,物种丰富,景观独特多样;南极半岛线路沿线考察站众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解析:本题以南极半岛为载体,考查影响旅游线路选择的因素,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解析:影响旅游线路选择的因素有旅游资源、成本、旅游体验、安全等。由材料可知,“费用大约为7-15万元不等”,南极半岛线路更短、价格更低;南极半岛线路经过周边岛屿,由图可知,岛屿众多,可推测有独特的物种和自然景观;由图可知,南极半岛线路经过的科考站多,基础设施较完善。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