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新教材】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九 海洋地理(2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配套新教材】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九 海洋地理(2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11:13:30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九 海洋地理(1)
别德马湖是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一个长80千米,宽15千米的冰蚀湖,西邻别德马冰川,东部经河流注入大西洋。下面左图为巴塔哥尼亚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右图为别德马湖位置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与其关联性最小的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2.别德马湖东、西部沿湖地区的外力作用差异较大。其东侧沿湖地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化和风力作用 B.风化和流水作用 C.冰川和风力作用 D.冰川和流水作用
下图为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四图中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海平面下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丙图所示景观位于滨海新区,有关当地地理环境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见到海蚀穴景观 B.防潮堤放置礁石可以开发滩涂
C.海水的密度比南海的小 D.冬季黎明时分能感受到强烈的陆风
秘鲁鳀是生存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1海里=1.852千米)、50米水深内海域的冷水性鱼类,是世界上产量最丰富的鱼种之一。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是秘鲁鳀的主产区。秘鲁鳀渔场每年有两次大的渔汛阶段,第一渔汛阶段以4—6月为主汛期,第二渔汛阶段以11—12月为主汛期。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连续3个月平均值超过0.5℃或低于—0.5℃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环境变化会极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变动。下图示意东太平洋2005—2009年表层海水距平温度月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 )
A.第一次鱼汛阶段比第二次鱼汛阶段鱼捕获量大
B.2009年8—12月鱼捕获量严重减产
C.5月立夏,鱼类活跃,是一年中最主要的捕捞阶段
D.秘鲁鳀顺洋流产生迁徙
6.据图推测2007年( )
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地区干旱加剧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海区温差减小
C.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偏少 D.秘鲁寒流势力弱于往年
“海浩”又称“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动到暖水面时,由暖水面蒸发形成“白茫茫云雾”的现象。2021年1月7日,青岛受寒潮影响出现“海浩”奇观,近海海面上“蒸汽腾腾”,海水仿佛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仿佛置于云层之上。下图为青岛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出( )
A.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B.海—气间的水热交换
C.海面风力较大 D.水温低于气温
8.“海浩”景观的形成有利于( )
A.加大海—气间热量差异 B.维持水热平衡
C.加大海—气间水分差异 D.维持大气稳定
海油观澜号(见图)是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该平台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最深最远,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给海上油气田供电、海域环境最恶劣的半潜式深远海风电平台。它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千米的海上油田海域,2023年5月20日成功并网投产,开始为文昌海域周边的油气平台供电。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技术成熟后,我国可以在深远海海域布局风电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发展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远海空间广阔
②平台随风飘动,移动灵活
③技术成熟,建设成本低
④远海风能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我国在南海积极发展深远海风电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意义是( )
A.提高能源安全稳定性 B.延缓全球气候变暖
C.利于国土开发和保护 D.加快相关技术突破
由我国某公司投资1.15亿元建造的“深蓝1号”被投放到黄海冷水团海域(离陆地130海里)这是一个周长180米,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的全球第二大深远海网箱,设计年养鱼30万尾,预计年产值1.2~1.5亿元。下图为“深蓝1号”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深蓝1号”被投放到的位置主要考虑海水的( )
A.水温、水质 B.水质、盐度 C.盐度、密度 D.水温、密度
12.“深蓝1号”等深海养殖在世界整体发展较慢,主要是因为深海( )
A.海水腐蚀性强 B.海冰破坏性大 C.环境更为复杂 D.生态更为脆弱
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估算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其在海水中的含量能对预防赤潮灾害(赤潮是指由于海洋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海水变色的现象)、保护海洋环境、分析渔场形成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下图为1997年以来我国东海海区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图(单位:mg/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相对于台湾岛东岸,影响西岸海区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 D.风速
14.长江口外及其以南海域叶绿素a含量较高,将有利于( )
A.增加渔业资源捕获量 B.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C.降低海水表层的风浪 D.减少赤潮发生的概率
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举措的是( )
A.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B.最大限度开发海洋资源
C.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维护海洋权益
16.下列关于我国对南海的海洋权益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②中国最早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③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④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草是生活于热带和温带浅水海城的单子叶沉水植物,一般分布在低潮带及潮下带,6米深的范围为海草分布最多的主要区域。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其中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海草床尤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资料显示,海南岛东北部高隆湾海草床已严重退化,原成片分布的海草床逐渐呈斑块化及零星化。目前人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海草床修复,以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下图示意高隆湾位置及海况。
(1)指出海草的生态作用。
(2)分析高隆湾海草床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
(3)指出高隆湾海草床适宜修复区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南部纬度较高,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故与其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冰川侵蚀、海水侵蚀,B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别德马湖西部湖岸地处安第斯山脉,别德马冰川东部,别德马冰川东端前缘地势高,坡度较大,且冰川的地势高于湖泊,所以在湖泊的西侧主要表现为以冰川作用和流水侵蚀、堆积作用为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泊的东侧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小,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稀疏,再加上湖泊东侧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地湖陆风较大,所以在湖泊东侧风力作用较强,表现为风化和风力侵蚀、沉积作用为主,A正确。故选A。
3.答案:A
解析:贝壳原来在海洋,现在却出现在陆地上的贝壳堤中,说明海平面下降,贝壳堤所在位置距海越来越远,A正确;石柱、石钟乳位于地下,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气候湿热,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导致的,与海平面的升降关系不大,B错误;防潮堤主要抵御海水高潮或风暴潮,与海平面下降关联不大,C错误;河流阶地主要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向下侵蚀形成的,与海平面下降的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丙图所示防潮堤景观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人为修建的工程,无法见到海蚀穴景观,A错误;防潮堤放置礁石,会导致开发滩涂难度加大,B错误;渤海海水温度低,密度比南海的大,C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黎明时分陆地温度低,能感受到强烈的陆风,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2009年8—12月海水距平温度明显上升,而秘鲁鳀是冷水性鱼类,所以鱼类会减产,B正确;第一渔汛阶段以4—6月为主汛期,第二渔汛阶段以11—12月为主汛期,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汛期的水温更低,因此渔获量更大,A错误;5月立夏,当地水温不是一年中最低,所以不是一年中最主要的捕捞时期,C错误;顺洋流迁徙会到低纬度,水温会升高,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2007年,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距平温度偏低。当地发生拉尼娜现象,因此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地区干旱加剧,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海区温差变大,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偏多,秘鲁寒流势力较强,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青岛受寒潮影响,干冷的气流经过暖湿的海面导致海面水汽凝结形成“海浩”,因此“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出海—气间的水热交换,不能反映海—陆间的水汽输送,B正确,A错误;海面风力较大,易吹散水雾,不易形成“海浩”,C错误;由材料可知,水温比气温高才能使暖湿海面上水汽凝结形成“海浩”,D错误。
8.答案:B
解析:“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了海—气间的水热交换,海—气间的水热交换减小了海—气间热量差异和水分差异,有利于维持水热平衡,A、C错误,B正确;“海浩”景观的形成加强了海—气间的水热交换,使大气变得更不稳定,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我国海岸线漫长,远海空间广阔,①正确;平台随风飘动不利于管理和维护,②错误;我国只建成1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技术还不成熟,建设成本也很高,③错误;海洋摩擦力小,远海风能资源丰富,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提高能源安全稳定性、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和加快相关技术突破都不属于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意义,A、B、D错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南海积极发展深远海风电有利于国土开发和保护,C正确。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深蓝1号”被投放到黄海冷水团海域,所以考虑了水温;离陆地130海里,相对而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海水水质更好;海水盐度和密度对海洋养殖的影响较小,A正确。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相对于浅海而言,深海自然环境更为复杂,存在黑暗、高压、缺氧等问题,深远海网箱建设难度大,C正确。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估算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可知,浮游植物多,该海区的叶绿素a含量高。台湾岛东西岸海区气温条件差异小,所以气温不是导致台湾岛东西岸海区叶绿素a产生差异的因素,A错误;叶绿素a浓度受海区降水和风速影响小,B、D错误;台湾西部河流较多,流入西部海区的地表径流大,经径流携入的营养物质更多,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所以叶绿素a含量比东岸海区高,C正确。故选C。
14.答案:A
解析:叶绿素a含量高,代表浮游植物多,也就是该海区鱼类饵料增加,有利于增加海洋捕获量,A正确;浮游植物过多,不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且有可能增加赤潮爆发的危险,B、D错误;浮游植物随波逐流,对降低风浪作用较小,C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要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而非最大限度,B正确。故选B。
16.答案:C
解析:中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C正确。故选C。
17.答案:(1)减少污染、净化水质;维护岸线及海床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2)波浪、潮汐及潮流的侵蚀;船只及渔业活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沿岸海洋工程建设等。
(3)修复区及其周边有海草历史分布;水深较浅,与外海水体交换良好,自净能力强;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及透明度等环境状况均适合海草生长。
解析:(1)海草床的生态意义,主要从保护海底和海岸带、改善海水水质、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等角度来回答。即降低海水流速,减轻海水对海底和海岸带的侵蚀;净化海水,改善海水水质;改善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
(2)过度排放生活污水和过度养殖,导致海藻爆发,抑制海草的光合作用,海草床退化;围海造陆工程直接掩埋海岸,导致海草栖息地退化;波浪、潮汐及潮流的侵蚀,如台风加大近岸风浪,导致海草冲刷严重;台风或长时间降雨导致海草床内水环境盐度下降,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海洋运输及渔业活动影响。
(3)尊重自然属性,顺应自然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对于受损较轻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宜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措施;对于受损比较严重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宜采用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取人工修复措施修复退化的海草群落,进而依靠自然恢复力使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故适宜修复区需要具备修复区及其周边有海草历史分布的条件。由材料“一般分布在低潮带及潮下带,6米深的范围为海草分布最多的主要区域”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可知,海草床适宜修复区需要具备与外海水体交换良好,自净能力强的条件。海草床生态修复宜遵循因地制宜、分种(按物种)施策。因地制宜根据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光照条件、水动力以及海草床的退化现状等自然条件,制定适宜的海草床生态修复策略,注重自然本底,立足生态禀赋;分种施策宜根据不同海草物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物候与繁殖特征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实施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故海草床适宜修复区需要具备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及透明度等环境状况均适合海草生长的条件。
2专题十九 海洋地理(2)
海岸线的位置变化,既要受海平面升降等全球尺度因素的影响,又要受陆面升降等区域尺度因素的影响。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会使陆面出现变化。下图为北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近40年海平面较其陆面的相对变化监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近40年,该监测点监测到的变化情况是( )
A.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北移 B.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南移
C.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北移 D.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南移
2.推测影响该地海岸线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加
③水利工程拦截
④陆地地壳抬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发展模式。下图为“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近期建设规划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我国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主要分布的海底地形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盆 D.深海沟
4.下列对积极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意义分析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B.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
C.增加就业,但降低了渔业产值 D.促进了渔业转型升级
下图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实际蒸发量)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影响①②两海区数值较低的大气环流为( )
A.盛行西风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6.低纬地区海洋与陆地水量平衡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陆地降水量大于海洋 B.海洋蒸发量小于陆地
C.陆地向海洋输送水汽 D.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8.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下图为海洋权益范围示意图。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水域②是( )
A.内水 B.毗连区 C.公海 D.领海
10.沿海国对所属海域享有与领土同样的主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海洋开发利用方式模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关于海洋矿产资源分布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运输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B.大陆坡埋藏有油气和金属砂矿资源
C.潮汐发电属于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
D.锰结核和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盆中
12.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关联不正确的有( )
A.海洋捕捞一一生态破坏 B.沿海电站——核污染
C.海洋运输一一石油污染 D.港口建设一一废弃物污染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亚洲西部(沙特阿拉伯半岛)之间,为狭长的副热带海域,面积为4.38×106km2,平均水深为490m,最深处为2211m,表层水温为26℃~30℃,平均盐度3.6%,是盐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红海有丰富的珊瑚和渔业资源,沿海地区为热带荒漠,淡水资源缺乏。下图示意红海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与红海海水盐度高关联度最小的原因是( )
A.缺乏径流注入 B.海域环境封闭 C.海盆规模小 D.海水蒸发量大
14.目前红海沿海国家对红海的资源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 )
①利用海水养殖优势,发展海洋生物制药
②地理位置优越,充分发挥空间运输功能
③沿海地区立足红海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沿海多海上工厂,海底矿产开发实力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16.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成为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工作人员实时监测舱内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左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游弋路线示意图,右图为“国信1号”照片。
(1)“国信1号”可以模拟大黄鱼洄游生长路线进行游弋式养殖。推测其游弋到黄海千里岩和南海南澎岛时的季节。
(2)说明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的优势。
(3)阐述推广“船载舱养”模式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近40年海平面较其陆面的相对变化由负值增加到正值,说明海平面总体上升,C、D错误;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则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海岸线北移,A正确,B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发生变化,①正确;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流入海口海水变浅,海岸线可能向北移动,水利工程拦截,河流入海口水位下降,也可能导致海岸线向北移动,②③正确;陆地地壳抬升可能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③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主要分布在近海大陆架,A正确。故选A。
4.答案:C
解析: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可增加就业,提高渔业产值,C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同时因纬度较低,蒸发较大,所以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数值较小,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图示显示,低纬地区海洋水量平衡为负值,陆地水量平衡为正值,这主要是受海陆间水循环的影响,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使低纬地区海洋与陆地水量平衡产生差异,D正确;海洋降水量大于陆地,海洋蒸发量大于陆地,陆地向海洋输送径流,不输送水汽,A、B、C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热量净收入即为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图中各纬度海区热量净收入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各海区热量收支不平衡,A、B错误;图中热量收入最多与支出最多都在10°N附近,C错误;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于寒流流经海区。但对于不同纬度海区,此说法错误。例如,低纬度海区尽管有寒流流经,但其水温仍然高于高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A错误;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B正确,C错误;近岸海区由于受陆地影响大,水温年变化幅度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①位于领海基线以内,为内水;②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为领海;③位于领海以外12海里范围,为毗连区;④为专属经济区,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①为内水,是沿海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家对其享有与领土同样的主权,A正确。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运输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A正确;大陆架埋藏有油气资源和金属砂矿资源,B错误;潮汐发电属于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C正确;锰结核和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盆中,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造成海洋生态破坏,A正确;沿海电站并不一定都是核电站,B错误;海洋运输石油泄漏会造成石油污染,C正确;港口建设会造成废弃物污染,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13.答案:C
解析:红海沿岸多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蒸发量大,同时其降水较少,河流较少,地表径流注入淡水少,导致盐度高,A、D不符合题意;红海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导致盐度高,B不符合题意;红海海水盐度高于其海盆规模小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不能得知当地是否发展的海水养殖及生物制药,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是直接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故可发挥其运输功能,②正确;当地沿海沙漠广布,同时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③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当地开发海底矿产,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物馆”“主题公园”“文化园”“渔家乐”都与“文化旅游”密切相关;船舶制造与维修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为运输业,在图中无直接共同体现,B正确。故选B。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题干中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A正确。故选A。
17.答案:(1)黄海千里岩:夏季;南海南澎岛:冬季。
(2)“国信1号”游弋在深远海,选择温度适宜、清洁优质的海域,可降低自然灾害和污染的影响;海水更新快,养殖密度大、周期短,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单产高;养殖名贵鱼种,品质好,售价高,市场竞争力强。
(3)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提供持续稳定的海洋优质蛋白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苗种、养殖、饲料、健康、加工、销售及船舶和养殖装备制造、渔业智能设备、远海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引领水产养殖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解析:(1)大黄鱼洄游主要考虑水温与饵料等。冬季,相较于水温较低的黄海千里岩附近海域,南海南澎岛海域海水较为温暖,饵料充足,因此大黄鱼冬季游弋到南海南澎岛。夏季,随着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和昼长变长,黄海千里岩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吸引大黄鱼游弋到黄海千里岩附近海域。因此,“国信1号”游弋到黄海千里岩的季节是夏季,游弋到南海南澎岛的季节是冬季。
(2)本小题可先分析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的不利条件,再结合“国信1号”的特点,对比得出“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的优势。近海海域受入海径流和滨海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温、水质变化较大。“国信1号”游弋在深远海,选择温度适宜、清洁优质的海域,可降低自然灾害和污染的影响:深远海海域的海水更新快,结合材料“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可知,“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养殖密度大、周期短,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单产高:由材料“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可知,“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养殖名贵鱼种,品质好,售价高,市场竞争力强。
(3)本小题主要结合“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的特点,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关产业等角度进行分析。“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提供持续稳定的海洋优质蛋白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信1号”智慧养殖工船涉及养殖、饲料饵料、智能监测设备、装备制造等,可带动苗种、养殖、饲料、健康、加工、销售及船舶和养殖装备制造、渔业智能设备、远海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引领水产养殖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