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积累运用专项
一、下面的诗句中与《观潮》内容相关的一项是( )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春江潮水连海平
C.海上明月共潮生 D.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______。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___________,据说观潮的最佳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走月亮》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的__________图,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读了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能写出两句他的写景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单元,我们跟随作者到盐官镇欣赏了______________的钱塘江大潮;我们来到洱海边,感受到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我们跟随诗人__________与悠闲的花牛一起散步,一起做梦;我们还跟着作家__________看__________,领略了夜空不一样的美。
四、判断题
1.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 )
2.《走月亮》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情境,全文语言温暖、画面 温馨、情景交融。 ( )
3.《繁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热爱。 ( )
4.《鹿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维。 ( )
五、生活中有许多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根据你的了解连一连,写一写。
青蛙 人工冷光
苍蝇 夜视仪
电鱼 电子蛙眼
猫 伏特电池
萤火虫 蝇眼照相机
我还知道人们模仿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模仿 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
六、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排列顺序。
( )涨潮时,潮水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 )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
七、根据语境填写名言警句。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正如韩愈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疑惑,一定要问,而且要虚心好问,不能自以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王充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求知过程中,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亲身实践结合起来
八、默写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____________,流着____________。灰白色的____________,布满河床。
(2)空山____________,但闻____________。
(3)诗文相融。
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浪淘沙》一诗也对大潮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诗句“八月涛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山回”写出了大潮的来势汹汹,壮观的景象给人们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