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短诗五首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短诗五首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2: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短诗五首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塞畔(pàn) 尹(yǐn) B.一束(shù) 卞(biàn)
C.寂寞(jì) 飞奔(bèn)D.装饰(shì) 舵手(duò)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夜》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B.《风雨吟》一诗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C.《断章》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萧红墓畔口古》一诗中,首句中诗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B.能否研究出功效最好的药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C.快递垃圾泛滥是一个亟待解决和发现的环境问题。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4. 仿写句子。
  读诗歌,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断章》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写的。
B.《梅岭三章》是陈毅在梅岭被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组诗。
C.春天是江南的一个美丽的季节。
D.能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措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C.《断章》中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D.《风雨吟》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
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出《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两点好处。(每点不超过10字)
材料一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问题的回答,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精彩解读,这其实就是在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忙忙碌碌,人们焦躁的心灵也同样需要抚慰,而《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就是最好的慰藉,因为尽管时空相隔,但节目里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2)阅读下面有关“诗歌语言风格”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①       ,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一个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②       ,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③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易安的诗歌清新婉约。可见,诗歌的语言风格往往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诗人的个性密切相关。
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引领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有时则会引领你④       。
(3)请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段空缺处补写两组句子。(要求:句式大体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
  千百年来,唐诗宋词并没有和时间一同老去,而像以前一样年轻且新鲜。它如湖中初生的玉荷,天生丽质,迷醉我们欣赏的双眼;它如①        ,       ,       ;它如②      ,      ,      。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8、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9、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10、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句诗的深刻含意?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选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乙】
让我祖国的地和水,空气和果实甜美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的家庭和市廛,森林和田野充盈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的应许和希望,行为和言语真实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儿女们的生活和心灵合一起来,我的苍天。
(泰戈尔《让祖国的地和水甜美起来》)
13.请从意象和表现手法分析【甲】诗片段是如何表现当时中国的情况的。
14.【甲】【乙】两首诗都出现了“土地”意象。请概括这一意象在诗中的内涵。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大城小树(青岛中考)
连 亭
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②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③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
④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
⑤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
⑥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
⑦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
⑧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鸟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
⑨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⑩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
15、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16、“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17、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
18.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9. 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
C 2.C 3.D 4.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5.B 6.C
(1)示例:①弘扬传统文化。②抚慰焦躁的心灵。
示例:①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特色;②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或:其诗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③豪放飘逸;④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
示例:①林间吹拂的春风,细腻温柔,轻抚我们微笑的脸颊;②檐下衔泥的新燕,欢欣倩影,愉悦我们守望的心灵。
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情的深厚与诚挚。
9、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10、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11、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明亮的月亮洒下光辉,我与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并排站立在旷野上接受寒风的洗礼,我却没有靠在大树身上,让它为我遮蔽风寒。
12、一个“却”字,既没有贬低树的高大,又凸显出“我”的傲然自立。身处艰难困境,诗人“并排立着”“没有靠着”大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13.①以雪、草原等自然物象渲染了一种苍茫而悲凉的气氛,象征了中国所处的艰难环境;
②选取垦殖者为代表人象,通过他们的遭遇突出民族苦难深重;
③通过象征\反复等手法表现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4.①“土地”这一意象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体现对劳动人民的爱。
②这一意象还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③面对国土被侵略或殖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赤子之心。《让祖国的地和水甜美起来》用呼唤和激情,寄托了诗人对人民和祖国的挚爱真情,对崇高理想的热切向往。
15、①“树”给城市增添生机和轻灵的亮色;②“树”抚慰、恩惠了疲惫与需要帮助的人们;③“树”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弥合了人与世界的裂痕;④“树”带给人们生命的力量,坚强与希望。
16、放在第③段的开头。第②段写了树能够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第③段写“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两段间有转折关系,“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一句可以连接两段,使得段意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符合逻辑,因此应该放在第③段的开头。
17、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对城市坚定的守护;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随风摇动时声音的灵动美好,使城市更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对乡野的热爱。
18、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这棵树所蕴含的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我”心态变好,得以提前出院。从此以后,这棵树曾带给“我”的这种生命的力量就转化为“我”自身的力量,这棵树扎根在“我”的心中,“我”的成长便伴随着树的成长,所以这棵树成了“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19、示例:我联想到了环卫工人,环卫工人默默地付出,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常会忽略他们,但他们为我们的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