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3: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
fú yǐ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主讲人:叶佳敏
学习目标
体悟古人的劳动精神,继承和发扬热爱劳动的美德。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诚斋体”的特点。
理解诗意,想象劳动场景,着重分析两首诗的动词及表现手法。
1
2
3
芣苢
《诗经》
走进《诗经》
《诗经》是我国( ),共收录从( )至( )的诗歌( )篇,故又称( )。 最初称“诗”,( )时期被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 )诗歌创作的源头,内容丰富,被称为“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最早的诗歌总集
西周初年
春秋中叶
305
“诗三百”
现实主义
西汉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风、雅、颂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共160篇。(核心)
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叙述、描写。
比:“以彼物比此物”,类比、比喻。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
解题
芣苢,又叫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苢》是《诗经 国风 周南》中的一首诗。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初读体会
重章复沓
重章复沓
1、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2、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 苢
《诗经·周南》
再读体悟
读完之后,请简单描绘你眼前浮现的画面。
duō
luō
jié
xié
fú y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理解诗意






芣 苢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着眼到文中的6个动词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小组探究
字 甲骨文、小篆 含义 纵观这六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劳动场景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摘
取得,获得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答:不能更换顺序。①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总写原因)②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的“掇 之”,一把把的“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 之”,掖起衣襟“襭 之”。(具体分析)③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总结)
小组探究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主旨探究
芣 苢
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劳动者怎样的心情?
主旨明确: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 【吴】元师道
假如你是拍摄视频的小导演,你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插秧歌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写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 móu jiǎ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zhāo shà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看《水稻的一生》并结合课文,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图?试试用4个字概括。
整体感知
观看《水稻的一生》并结合课文,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图?试试用4个字概括。
整体感知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远景
(农忙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近景
(呼唤早饭图)
(农夫应答图)
近景
近景
秧田
稻田
拔秧
抛秧
插秧
接秧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生活中的插秧过程:
炼字题:“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哪些词极具表现力?请尝试赏析。
本诗开篇两句即用四个动词,如“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生动地勾勒出一副全家老少齐上阵,各尽所能、配合默契的繁忙劳动场面。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动作描写→画面:繁忙的工作,表现劳动的紧张和忙碌情景。
细节→精神:抢抓农时,唤食不歇,珍惜劳动成果的心理,体现劳作的专注和紧张以及农家的勤劳和艰辛。
插秧歌
比喻,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战甲。生动形象的烘托了水田如战场,插秧如作战的繁忙紧张的气氛。
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 是和《芣苢》一样轻松快乐吗?(用一个词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 繁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家人抛、接、拔、插,都在劳动。
2. 紧张。“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比喻,把农夫比作战士,把雨中插秧比作一场战斗,与老天抢界间。“雨从头上湿到胛”,可见雨中插秧也非常辛苦。
3. 辛苦。“唤渠朝餐歇半霎”,顾不上吃饭,而且是“朝餐”,想见为了抢时间,一大早就起来干活,一直没吃饭,劳动了老半天了,仍不肯歇,一小会儿也不肯歇。
4.担心。一方面担心来不及插完秧,一方面又担心鹅儿与雏鸭来糟蹋秧田,更添忙碌。
6. 和谐。一家人齐心协力劳作,很有秩序,很和谐。

【小组讨论】
概括主旨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描绘一家人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画面,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和农事的繁忙,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题目 《芣苢》 《插秧歌》
相同点
不同点
主题相同——劳动
内容
一幅妇女们采摘芣苢,收获满满的欢乐劳动图
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
艺术手法
情感表达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比喻、白描手法
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劳动者的欢歌
劳动者的颂歌
【探究】
试对比分析《芣苢》《插秧歌》的异同点。
劳动本身的滋味——
劳动,辛苦繁忙
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也就生出了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习近平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题: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开头: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劳动息息相关。希腊盲诗人荷马说,“劳动是人类命运。”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都离不开劳动。并且青春是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是抒写诗情画意的篇章,每个人有不同的青春靓色,但我觉得劳动的青春最美丽。(中心论点)
分论点段1:劳动能创造财富。+铁人王进喜、袁隆平
分论点段2:劳动能净化人的灵魂。+“天道酬勤”
分论点段3:劳动还能创造辉煌。+“黄帝”、“习主席”、“中国人的飞天梦”
结尾:劳动,应是人类最亲密的动词!劳动,应是人类最珍惜的伴侣。(呼吁老师同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光荣,劳动的青春最美丽!(扣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欢迎与大家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课外活动:竞聘朗诵家
优美的朗诵可以让人如听仙乐,如临其境,接下来让我们踊跃参加,来为视频配个音吧。
(提示:注意每首诗歌的字音、节奏、语调,体会情感。)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