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6: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49分)
1.看拼音,写词语。(9分)
céng jing kǒng pà hū huàn
( ) ( ) ( )
zhèng míng kē ii lù chéng
( ) ( ) ( )
jià shǐ yán jiū hé xīn
( ) ( ) ( )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4分)
锐利(duì ruì) 依赖(lài lǎn)
僵硬(jiàng jiāng) 蝙蝠(piān biān)
哲学(zé zhé) 潜入(qiǎn qián)
抬杠(gāng gàng) 方框(kuāngkuàng)
3.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4分)
( )七竖八 呼风( )雨
出乎( )料 ( )根到底
(1)厂房里______地摆放着许多未加工的木材。
(2)_ _的是,王老师竟然没有批评我。
(3) ,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
4.请用“√’”画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4 分)
(1)地球变暖,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启示 启发)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2)科学家用自己的(发现 发明)创造造福人类。
(3)爸爸妈妈一直努力为爷爷营造优雅、(舒适舒畅)的生活环境,爷爷心情(舒适 舒畅)是我们全家人的目标。
5. 选择。(4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注意 驻扎 B.赔偿 培养
C.关系 系列 D.麻雀 家雀儿
(2)“科学技术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一句中,“益”字的意思是( )
A.增加。 B.好处(跟“害”相对)。
C.更加。 D.有益的(跟“害”相对)。
6.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A.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①我发现:改写后的B句自问自答,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___。(2分)
②请你仿写一个像B句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子。(2分)
(2)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汽车和飞机。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
①第二个句子与第一个句子相比,反复运用“没有”这
个词语,突出说明了 _。(2分)
②我能照样子,改写句子。(2 分)游山、玩水、赏花都可以亲近大自然。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是丹麦作家____的童话,我认为本文中最了不起的是落在_ _(位置)的第五粒豌豆,因为_ _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呼风唤雨”指的是_ _
(3)《礼记》中,“博学之,___之,慎思之,_之,-_之”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4)“____,孰能无惑 ”这是“唐宋八一大家”之一的韩愈对于做学问的态度。
8.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提示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问题,并分类。(8分)
半坡彩陶的图案花纹,种类丰富,样式繁多。以仿生性的纹样组成的图案,造型奇特,寓意深奥;以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纹样,造型规范,结构缜密。
仿生性的花纹绘有各种意趣生动的人、动物、植物,其中以动物纹居多,有各种姿态的鱼、追逐的鹿、跳动的蛙、站立的鸟等,其中,以鱼的纹样最多。
半坡彩陶的早期鱼纹是形象写实的意象纹样,或活泼,或平静,或迅猛,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晚期鱼纹由写实变为写意,采取了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几何形的花纹,主要来源于纺织物的几何图案,如仿筐篮的编织纹理,仿竹条交叉的编织纹理,也有一个写实到写意的过程。
-节选自管学成《陶器上的图画与符号》
(1)下面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来的 请选择。(4分)
A.某个C.选文写法 D.联系生活实际
①半坡彩陶在哪个博物馆里展览 ()②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 )
③半坡彩陶的鱼纹由早期到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④半坡彩陶的图案有哪些种类 ()
(2)请你针对选文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答。(4分)
问题:
答案:
二、阅读理解。(21分)
(一)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11分)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
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选文中“ ”一词写出了屋子里的绳子很多。
2.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2分)
A.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捕捉飞蛾和蚊子
B.蝙蝠在夜里飞行,为什么不会与其他东西相撞 C.蝙蝠的眼睛能否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3.选文中科学家通过蒙上蝙蝠的眼睛、
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不是_ _,而是靠_ ·。(4分)
4.请你阅读选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4分)
问题一:
问题二:
(二)獾的礼物(10分)
[英]苏珊·华莱
獾很老很老了,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他视频讲解放心不下他的朋友们。这天晚上,他坐在书桌前写了一封信,写完就坐在摇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第二天,狐狸把獾的信念给动物们听:“我到长隧道的另外一头去了,再见。獾。”大家伤心极了,特别是鼹鼠,他难过得要命。
冬天来了,雪盖住了大地,却盖不住大家的悲伤。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
鼹鼠说,獾教过他剪纸。刚开始,他老是剪不好。獾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不厌其烦地教他,还常常给他做示范。最后,他终于剪出了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那份喜悦,他至今还记得。
青蛙回想起獾教会自己溜冰,狐狸回想起獾教会他系领带,兔太太回想起獾教会自己烤姜饼的本领……
獾留给大家的这些礼物,好像是矿藏一样。大家常常利用这些礼物,互相帮助。
在一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轻轻地说:“獾老爹,谢谢你。”(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情节重新梳理,并排序。(3分)
①大家聊起獾 ②獾写一封信 ③大家很伤心
④鼹鼠感谢獾 ⑤狐狸读獾的信 ⑥大家互相帮助
正确顺序:
2.请你结合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写写獾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3.悦悦在阅读本文时,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其中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2分)
A.獾“坐在摇椅上永远地睡着了”指什么 B.狐狸是怎样得到獾的信的
C.从獾的身上,你懂得了什么 生活中的你要怎样
去做
D.从最后一个自然段鼹鼠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标题《獾的礼物》中的“礼物”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分)
三、习作表达。(30分)
“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以《啊,我发现了_ _》为题,把自己发现的有趣的现象或知识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习作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