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校生活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4.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选段。出示歌词:“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2.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教师向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教学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里学习。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笔画出课文中出现的少数民族。
2.师: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自己试着读课文。(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标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正音、巩固。(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托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b.学生写字。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
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同学们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中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总结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和边疆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这所边疆小学里有着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本文先写了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最后进一步赞美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图文结合,加一张课文主题图)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生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学校的风景美)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与同桌相互交流读后的感受。
3.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优美句子。
①课件出示: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早晨,从山坡上……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②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各个民族的服饰)同学们可以通过观看各个民族的服饰了解“绚丽多彩”的意思。(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4.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5.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全班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
6.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等这些感到新鲜的事物。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校园的美丽。
7.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引读: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优雅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边疆小学的美丽吗?
(1)自由练读。
(2)提名读,师生评价。
三、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感受大青树小学的祥和
1.课件出示: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①假如你是窗外这些动植物中的一员,看到小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听到动听的朗读声,你会怎样做呢?
②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窗外的安静和学校的特别之处。(课文用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小学生们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2.课件出示: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①边读边思考,小动物们刚刚还在安静地聆听教室里的读书声,这会儿又来看热闹,说明了什么呢?(上课时,小动物们被学生们的读书声吸引从而静止不动。下课时,小动物们观看他们的课间活动,不仅为学校增添了快乐、活泼的气氛,还突出了学校地处边疆的特点。)
3.我们平时在上课时、下课时的情景与这所学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板书:共同学习、做游戏)
5.在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啊!(祥和是指吉祥、和谐、美好。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读第一、第三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我们可爱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团结的?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分析句子是如何体现这是团结的小学的。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2)这句话说明各族孩子都在一起读书。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这句话说明了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3)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这两个词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边疆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3.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五、课堂小结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迅速地背诵下来。
2.多美的小学啊,多么幸福快乐的孩子啊,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也能到边疆的小学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板书】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令人难忘、向往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保持学生们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侧重于教学中的“教”,相对忽略了学生们的“学”,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相对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