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4: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
2.学会鉴赏诗歌,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学会鉴赏诗歌。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动画)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第一次出川,虽然有“仗剑远游,一匡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是一个人背井离乡,漂泊万里,也难免孤独不安,只好借家乡的月亮抒发对家乡、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因此,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使整首诗意境优美,浑然天成,让去们一起走进诗的境界,体会一下吧。
(板书课题)
2.走进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作者笔下的峨眉山月,描写了哪些景色?李白当时写作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让我们通过知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来寻找答案吧。
3.解题
“峨眉山月歌”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⑵月:峨眉山月(家乡的月亮)
月亮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写作对象,李白也不列外。从诗人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思乡之情,再到“举杯邀明月,对应成三人”来表达孤独、失意的情感,看来李白是真的喜欢用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呀,那么对身在四川的李白来说,写峨眉山月又有何用意呢?
4.疏通文意与赏析
《峨眉山月歌》
(1)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秋:点明远游的季节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李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目光随着月亮的清光转入水面看到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景象。
(2)影入平羌江水流。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这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此时,诗人正随着长长的月影飘荡在银色江面上,让他想到了家乡,如果再和好友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对,该多好呀,但心中的梦想只有催促他“夜发清溪向三峡”。
(3)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今夜。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此时,诗人的心情不言而喻,心中平添了几分对家乡友人的思念。故乡越来越远,即便是年轻气盛的李白,也感受到了思乡的惆怅,发出了“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感叹。
(4)思君不见下渝州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饱含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5.研讨与拓展
(1)全诗28个字,有5个地名,你能找出来吗?有何作用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被视为绝唱,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2)《峨眉山月哥》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借哪两个景色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诗人用半轮秋、江水流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家乡友人的不舍,思念之情。
2. 运用学习《峨眉山月歌》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此诗。
. 李白融情于景,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寄托感情,在《江南逢李龟年》中诗人杜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什么景物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3).合诗后的赏析文字和背景资料,研读这两首诗,完成下面表格。
作品 诗人年龄 诗人境遇 时代背景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6.小结: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寥寥几笔,却饱含了对家乡、友人的不舍之情。《江南逢李龟年》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无法不被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7.作业:(见作业设计)
板书:
《峨眉山月歌》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江南逢李龟年》
落花——意象
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以及青春不再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