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课件(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老子》四章课件(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3: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学 习 目 标
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领悟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和道家文化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走近老子
少年聪颖
入周求学
效力周室
著书出关
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背景简介
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
毂(gǔ)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
泮(pàn) 累土(léi) 几成而败之(jī)
正音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的中心部位
揉和;黏土
门窗
“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第11章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 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 无”。所以“ 有”( 车子、器皿、屋室) 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起了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1章
辐条
泥土
门窗

车子
器皿
屋室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举例论证
问: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器物实体的“有” ,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无” ,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启示:有无相生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尖的人
自我夸耀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我夸耀
为,做
行走不稳
同“形”
第24章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24章
问1: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
①“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
②“跨”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
③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
问2、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企立、跨行
根 源
急于求成 内心焦躁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本 质
余食赘行
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
后果
启示:
顺道而行,
谦虚知足,
不可急躁冒进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
智慧
聪明
第33章
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33章
问1: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
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通“判”,分离
动词,做
介词,在
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同“蔂”,土筐
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就会失去。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取独
做事
接近
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弥补,补救
结构助词
连词,表目的,来
第64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第64章
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
问1、这一章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层: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二层: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
三层:做事要慎终如始,持之以恒。
四层: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
把握先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重视细节、积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圣人无为
百姓慎终如始
总结
对比
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
问2:第64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是怎样论证的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无为而治。
不妄动、不妄为
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
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棋”等。《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
第11章、论道:辩证分析“有”与“无”的联系
第24章、修身:谦下守中,不可急躁冒进
第33章、修身: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
第64章、治国:事物发展变化,注意萌芽状态
小结
“道”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了解老子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修身方面,讲究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
了解老子思想
作品简介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万经之王。
儒家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注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侧重人道。
合作探究
儒道两家的关系是怎样的?体现在何处?
道家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摆脱出世入世的束缚,注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侧重天道。

对这三家(儒释道),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懦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杂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不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们去不可。
——南怀僅:《老子他说》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自然天性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加法
减法
异同
粮店
药店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所为,有所不为”
(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自身修养。
(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4)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
(5)《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 。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9)《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子四章》中“ , 。” 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