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 生物
(考试时间:45 分钟 总分:50 分)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页,满分为 50分,考试时间为 4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 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
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第 I卷(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开展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
培养实验。此过程不能体现的生命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现象
2.“好雨还催众笋长”,诗句中反映出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3.勺嘴鹬是世界濒危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停歇在南通沿海滩涂。下列影响勺嘴鹬生活的因
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广阔的滩涂 B.丰富的鱼虾蟹 C.丰沛的水源 D.适宜的气候
4.2022 年 10 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白盖鸡油菌、维蕃鸡油菌、松林鸡油菌、灰黄鸡油菌
四个新物种,大部分鸡油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下列生物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的是
A.草盛豆苗稀 B.菟丝子与大豆
C.海葵与寄居蟹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右图 1表示显微镜操作的某个步骤,图 2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图 1 操作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图 2 物像更清晰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D.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在观察到甲细胞的同时将气泡移出视野
6.袁隆平团队研制的杂种水稻,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
出了贡献。该项成果运用的技术是
A.克隆技术 B.杂交技术 C.太空育种技术 D.细胞核移植技术
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试卷 第 1 页 (共 6页)
{#{QQABTQKEggiAAAJAAQhCAQEQCkGQkAAACIoOwAAIMAAAgQNABCA=}#}
7.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开展了“调查校园生态系统”、“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探
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等实验。下列选项中,完成以
上实验所需实验器材的正确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8.足不出户、畅游山水。疫情期间,荣荣通过“云旅游”欣赏了祖国多处美景,如云南的泸沽
湖、新疆的那拉提草原、甘肃的鸣沙山、湖北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等。关于上述四个生态系统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属于生物圈 B. 都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C. 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泸沽湖 D. 四处相距甚远,不会产生联系
9.我国野生果树资源极为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下图是刘老师经过长期观
察,绘制的某野生果树林中部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野生果树林是一个生态系统
B.燕子和蜘蛛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影响蝙蝠生存的生物因素是野果树和红隼
D.野果树能为蜘蛛等动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10.小玲用透明且可以密封的广口瓶、河水、菹(zū)草、金鱼藻、沙土、小鱼、小虾等材料制
作了一个生态瓶。下列有关生态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议将河水换成更干净的蒸馏水
B. 生态瓶虽小,却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小鱼和小虾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维持的时间越长
D. 应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便菹草、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盆栽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见下图甲处)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经暗处理、照光、脱色、染色后,观察到图中叶片甲、乙两处不变色,
丙处变成蓝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B.甲丙对照,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中积累的淀粉消耗掉
D.该实验用碘液染色可以鉴定有无淀粉产生
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试卷 第 2 页 (共 6页)
{#{QQABTQKEggiAAAJAAQhCAQEQCkGQkAAACIoOwAAIMAAAgQNABCA=}#}
12.下图 1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 2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植物在晴朗的
一天 24h 内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 1 中甲过程不能转化光能 B.图 2 中Ⅱ表示的生理活动必须在光下进行
C.图 1 中乙过程能增加空气湿度 D.图 1 中丙和图 2 中Ⅰ都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13.南通市民“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日渐增强,每年参加植树节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下列直接有助于树木移栽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做法是
A.带土移栽 B.移栽后遮阳 C.剪去部分枝叶 D.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
14.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某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时间后,
两株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右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瓶里是蒸馏水,乙瓶里是土壤浸出液
B.乙瓶中幼苗更健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C.两瓶中溶液的浓度都小于幼苗细胞内溶液浓度
D.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15.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既能节省土地,又能培养出高品质、符合人类需要的
植物,已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花卉的生产。下图是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示意图,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液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B.植物吸收的水分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和叶
C.营养液中通入氧气主要是为了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
D.营养液的配置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时期进行调整
16.雾霾易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用枇杷叶蒸制成的“枇杷叶露”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为了探究“枇杷叶露能否降低因雾霾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几率”,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
下实验,其中需要改进的实验处理是
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试卷 第 3 页 (共 6页)
{#{QQABTQKEggiAAAJAAQhCAQEQCkGQkAAACIoOwAAIMAAAgQNABCA=}#}
第 II卷(共 26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
17.(7分)水蚤生活在淡水中,以细菌、某些单细胞藻类等为食。它们在食源丰富、水温适
宜的环境下能快速繁殖。水蚤是一种天然饲料,不含有寄生虫和任何细菌,通常可以被直接喂
给鱼吃。遇到天敌时,各种水蚤能用一系列防御装置武装自己,如有些水蚤会举着令人望而生
畏的尖刺,有些则能长出巨大的“头盔”,使捕食者难以吞咽。下图 1 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用显微镜观察水蚤时看到的视野。请分析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图 1 图 2
(1)据上文信息分析,水蚤 ▲ (选填“是”或“不是”)生物,依据是 ▲ (多选)
A. 能快速繁殖 B. 不含寄生虫和细菌
C. 以细菌等为食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出现视野甲的原因可能是 ▲ (多选)
A. 使用了高倍物镜 B. 正面朝下放置装片
C. 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D. 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3)从视野乙→丙,需要调节图 1中的 ▲ (填结构名称)使视野变亮,并调节 ▲ (填
标号)使视野变清晰。
(4)图 2视野中的水蚤被放大 160倍,此时选用的目镜是 16×,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 。
据此分析,要在一个视野中观察到完整的水蚤,适合选用 ▲ (选填“低”或“高”)倍
物镜。
18.(6分)在南通市紫琅湖公园的沿湖水域中,人们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或陆生植物植
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形成一座座能净化水质
的生态浮岛(见右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生态浮岛以及周围水域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由 ▲ 与非生物
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非生物成分中的 ▲ 是一切生物生存所需能
量的最终来源。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浮岛上部种植的再力花、菖蒲、美人蕉等
植物属于 ▲ ,水体中能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属于 ▲ 。
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试卷 第 4 页 (共 6页)
{#{QQABTQKEggiAAAJAAQhCAQEQCkGQkAAACIoOwAAIMAAAgQNABCA=}#}
(3)科研人员为了研究生态浮岛对水质的影响,选取四块大小、水深、水质相近的池塘,1号
池塘不放浮岛,2、3、4 号池塘各放置生态浮岛 20 个,定期检测每个池塘中的透明度、溶氧
量、总磷、总氮等,检测结果如下表:
检 测 结 果
1 号池塘 2 号池塘 3号池塘 4 号池塘
透明度(cm) 15 20 23 25
溶氧(mg /L) 4.32 7.09 8.12 6.76
总磷(mg /L) 0.103 0.073 0.053 0.067
总氮(mg /L) 1.60 1.28 1.25 1.17
设置 2、3、4号三个池塘各放置生态浮岛 20 个,遵循了哪两个原则? ▲ 。分析表中数
据,可以得到生态浮岛能净化水质的结论,依据是 ▲ 。
19.(7分)“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盛夏吃西瓜能让我们享受到清凉舒爽。南通农场的
8424西瓜因皮薄、汁多、爽口甘甜,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种植西瓜前要进行整地翻耕,为西
瓜提供一个疏松透气的环境。种植西瓜的土壤要有充足的底肥,种植密度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
请分析回答问题:
(1)据上文分析,影响西瓜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 (至少写出两个)
(2)图 1为西瓜植株部分结构示意图,西瓜瓤中甘甜的物质主要是由图 1
中的 ▲ (填标号)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积累的。图 1中①和②都能进行
光合作用,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分析,是因为其细胞中都含有 ▲ (填
结构名称)。
(3)图 2为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西瓜光合作用速率并绘制的曲线。
瓜农在培育西瓜幼苗时,一般采用增施“气肥”的大棚培育,相较于露天培育更能促进其光合
作用,据图 2分析,原因是 ▲ (2分)。
(4)种植西瓜前要整地翻耕,并保证土壤有充足的底肥,由此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种植密度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的原因是 ▲ 。
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试卷 第 5 页 (共 6页)
{#{QQABTQKEggiAAAJAAQhCAQEQCkGQkAAACIoOwAAIMAAAgQNABCA=}#}
20.(6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就堆肥的制作流程与肥料
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一)制作流程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见下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 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乳酸菌能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
3.堆肥方法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 5cm厚的厨余垃圾,然后均匀撒入 20gEM菌;再均匀地放入 5cm
厚的厨余垃圾,接着均匀撒入 20gEM菌……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
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液肥原液),
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堆肥温度高达 70℃以上。
(二)探究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别 甲 乙
将 500g土壤均分到两个花盆中,每个花盆里分别埋入质量及发芽情况相似的 10个土豆,
1
使其在距土壤表面以下 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将液肥原液以 1﹕100的比例稀释,每隔一
2 每隔一天浇入 ?
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1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 14.2cm, 1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 11.8cm,
3
茎最粗处周长约为 2.2cm 茎最粗处周长约为 1.6cm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堆肥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生物因素是 ▲ 。
(2)上述堆肥方法有利于微生物充分分解厨余垃圾的原因是 ▲ 。
(3)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能 ▲ (选填“吸收”或“释放”)能量。堆肥桶内散发出较强
酸味的原因可能是 ▲ 。
(4)步骤 2中的“?”所做处理是 ▲ 。
(5)甲组使用稀释液肥,而不使用堆肥原液的原因是 ▲ 。
七年级生物质量监测试卷 第 6 页 (共 6页)
{#{QQABTQKEggiAAAJAAQhCAQEQCkGQkAAACIoOwAAIMAAAgQ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