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并会默写。(重点)
3、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难点)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时目标:
1、掌握字词及诗句的意思。
2、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送别》。
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过渡:有人说朋友就像夏天里的一场及时雨,滋 ( http: / / www.21cnjy.com )润我们的心田;朋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柴火,温暖我们的全身。的确是这样,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当有一天,我们要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分别了,我们的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呀!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今天,我们就要乘着时光机来到一千多年前,看看大诗人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揭题 板书课题 读课题
自学指导: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掌握生字新词,自由练读、熟读全诗。
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久久不离去,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尽”是什么意思?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5、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意思,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精讲释疑,训练点拨
hè mèng líng
鹤:(黄鹤楼)(丹顶鹤) 孟 (孟浩然)(孟子) 陵 (陵墓) (广陵)
cí wéi
辞 (辞别) (辞职) 唯(唯一) (唯独)
一.解诗题
1.读课题,你想得到哪些信息?
2.再读课题你想告诉老师什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二.晓诗意
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送行,他的心情如何?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必要时也可以作批注。
1.学生自由读诗。(出示课件:全诗)
2.指名读: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3.多名学生读。
4.齐读。
三. 明诗意
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汇报、小结. 。
3.品味:故人 西辞 烟花 孤帆 唯见
4.谁来说说前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后两句诗呢 谁能把这四句连起来说说
(出示课件)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四.悟诗情
质疑:穿越时光隧道,看一下黄鹤楼码头的繁华与拥挤!(出示课件)用成语来描绘你看到的景象。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讨论回答。
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过渡:此时此刻,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老朋友就要远去他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依依不舍 难分难舍 情深意长 依依惜别……)
带着这份依依不舍,我们大家一起站起来松松孟浩然吧!(感情朗读全诗)
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相聚时难别亦难,诗人伫立岸边,不忍离去,这时候的李白,在看什么?
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李白心中会默念什么?
李白送走了好友孟浩然,却送不走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机板书:深情厚谊)
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来读你们接。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总结
在人世间,有很多情,有一旦与他人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就产生的友情,有你每日来到学校,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恩情、亲情;无论哪种情感,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目送 心随
深情厚谊
检测:
解释下列字词
之: 故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辞: 烟花: 下: 尽: 唯见: 天际:
2. 诗中的“故人”指_________,诗中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代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 )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叙( ),后两句写( ),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了对老朋友( )的深情。
教学反思:
课外推荐 《南浦别 》 《山中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元二使安西》领略诗人王维的送别深情。希望同学们课下做好预习。
第二课时
课前积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背诵一遍吧。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朝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知诗人,解诗题。
出示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学指导:
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理解“浥、使、故人、更尽”等词意。
找出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训练点拨,精讲释疑
细读解词句,品诗情
理解第一、二句诗
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看看王维在这首诗中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先来看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
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渭城)请你们认真的看图,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
出示古诗一二句,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读出美景。
同学们读得真好!可是这么美的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过渡:是呀,他们心中都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别”字,(板书:依依惜别)就是因为他们想着离别,虽有良辰美景却无心留连!诗中提到了柳树,你们知道古时关于柳树的典故吗?
“柳”与“留:谐音,还表示挽留之意,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这满目青青的杨柳,朋友终将远离而去,他俩怎不伤感离别呢?所以,读一二句时,我们还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不仅要读出美,还要读出他们的离别愁绪 并从停顿、语调要相对低些,舒缓些,声音相对低沉些去指导学生品读。) 理解三四句
过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朋友之间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了呢?(安西)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时阳关以西,是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幅情景。你能说一说吗?(指着图说)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也就是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
过渡: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相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深厚的感情,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
出示语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生说诗意)
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所以他又劝元二(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点拨,导读
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离别的酒)
既然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劝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酒里装着友情,装着无数的祝福。多情自古伤离别,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送元二启程。
指导学生背古诗。
拓展诗
其实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老师这也收集了两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元二
依依不舍
教学反思:
检测:
1、选择正确的拼音。
zhāo cháo
朝霞( ) 朝回走( ) 朝鲜( ) 朝雨( )
shè shě
校舍( ) 客舍( ) 宿舍( )舍弃( )
2.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3、读诗句,回答问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三月,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多,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诗句。
a._______________碧空尽,唯见_______________。
b.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