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课件(3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课件(3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0 13:39:43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读懂课文,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正确、流利
朗读、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基整首诗
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感受红军;战士的
伟大精神。
新知讲解
环节一:复习巩固




suǒ



字词学习
复习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学会朗读
复习导入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整体感知
复习导入
新知讲解
环节二:深度赏析,品读课文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
诗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
新知讲解
喜踏岷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疾跨乌蒙
腾越五岭
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
新知讲解
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岭
细流
乌蒙山
泥丸
比喻
对偶
夸张
新知讲解
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红军敢于蔑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充分显示了中国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
只等闲
表现出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比喻
攻坚克难
把延续不绝的五岭比作“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是把红军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
新知讲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以动写静
新知讲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事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你感受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在这里指红军队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环节三:总结回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知讲解
读出气势
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概括总结
总起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岷山(喜)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
分述
总结
万水千山



尽开颜
三军勇往直前
红军不畏艰险
大渡桥(寒)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许许多多的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丰碑》
《草地夜行》
拓展延伸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拓展延伸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拓展延伸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丰富积累。
作业布置
新知讲解
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






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等闲:①寻常,平常;②轻易,随便;③无端。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2、等闲平地起波澜( )
3。等闲识得东风面( )
颜:①脸上的表情;②颜色;③面子。
4、三军过后尽开颜( )
5、无颜见江东父老( )
6、五颜六色的花朵( )
二、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2.“五岭”“乌蒙”指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大山。( )
3.“万水千山”中的“千”“万”都是泛指,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海、陆、空三种部队。( )



×
课堂练习
三、把这首诗补充完整,然后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堂练习
1.全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写的。
2.诗中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______——越乌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3.这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五岭
渡过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过岷山
尽开颜
不畏艰险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练习
四、(拓展题)《七律·长征》中多处用到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云崖暖”对“铁索寒”。读下面诗句,选择对偶最工整的一项填空。
1.风雨送春归,飞雪( )春到。
A.看   B.迎   C.探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 )。
A.雪飘  B.雪花  C.飘雪
B
A
课堂练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课题 七律·长征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读懂课文,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基整首诗 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巩固
生字复习:律 崖 渡 索
学会朗读: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整体感知: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环节二:深度赏析,品读课文
(一)总体概述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
诗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
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
喜踏岷山
腾越五岭
飞夺泸定桥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对偶
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红军敢于蔑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充分显示了中国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品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只等闲”表现出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
把延续不绝的五岭比作“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过的小小泥丸”,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是把红军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拍”“横”以动写静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事 你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感受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更喜: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在这里指红军队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环节三:总结回顾
读出气势
长征精神: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