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基础过关练
题组 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贰拾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其具有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冰川地貌 D.火山地貌
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形成作用是( )
A.流水溶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某地的地貌景观为“乱尖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3.符合上述景观描述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4.构成图中地貌的岩石可能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5.④地貌形态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个因素相关( )
A.湿热的气候 B.植被覆盖率低
C.开采矿山 D.过度放牧
喀斯特地貌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 )
A.岩石性质 B.土壤条件
C.气候条件 D.生物条件
7.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
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C.平地虽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形成该地貌类型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9.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的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2020天津河东期末)下图为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11.该地区交通建设落后的原因为( )
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
(2020山东潍坊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板块张裂
D.流水侵(溶)蚀
13.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 ②峰林
③石柱 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空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下图为“某地溶洞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4.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与洞外相比,洞内( )
A.温差较小 B.气温较低
C.风速较大 D.气压较高
16.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堆积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喀斯特地貌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2.形成甲、乙两地地貌的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地—风力侵蚀—砂岩
B.乙地—冰川侵蚀—花岗岩
C.甲地—流水溶蚀—石灰岩
D.乙地—流水侵蚀—石灰岩
“喀斯特地貌”一词是岩溶地貌的代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典型的自然景观并由此衍生出灿烂的文化。下左图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梯田”景观——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下右图为人造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的形成与哪种外力作用有关( )
A.冰川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淀积作用
4.下列关于广西龙胜梯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保持水土,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
B.可以增加当地农业产品的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
C.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
D.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并由此导致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 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 时间 分布 年降水量 (mm) 年平均 气温 (℃) 年溶蚀 率(毫米 /年)
广西 中部 相对 均匀 1 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 三峡 中等 1 000~1 200 12~15 0.06
河北西 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03
设想二 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根据以上设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8.(2021北京西城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图一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二是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二所示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属于 (地貌类型),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一中地貌类型界线以 (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在地下可能出现的地貌景观是 。
(2)在我国 地区,该类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并且气温 ,降水总量 ,具备了该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分析该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第五套人民币贰拾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为桂林山水,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A 图示地面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成作用是流水溶蚀作用。
3.A “乱尖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所描写的是峰林、峰丛景观,对应①。
4.C 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构成图中地貌的岩石应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C正确。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都并非可溶性岩石。
5.A ④为溶蚀洼地(大型的溶沟),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因溶蚀作用强烈而形成的,A正确;植被覆盖率与该地貌形态形成关系较小;该地貌形态为自然形成的,可排除开采矿山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
6.B 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和发育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密切,主要与岩石性质、气候条件及生物条件等有关。
7.B 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土壤较贫瘠;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丰富。
8.D 由图示可知,该地区峰林、峰丛、孤峰等众多,故为喀斯特地貌,其山体岩石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故选D。
9.C 该地区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故该地区可以成为著名旅游地。
10.B 在水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越高,土壤中水分的酸性越强,对土壤、岩石的溶蚀能力就越强。读图可知,人工草坡下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气中CO2浓度都是最高的,因此人工草坡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11.B 石灰岩广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制约了交通建设的发展。
12.D 图中的天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溶)蚀形成的。
13.A 石林、峰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石柱、石笋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14.D 洞穴内部受太阳辐射影响弱,环境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夜晚外界气温低于洞内。结合材料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空气从洞内流到洞外。
15.A 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洞外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地说洞内气温(气压)较高或较低;由于洞内相对封闭,所以与洞外相比,洞内温差较小,风速较小。
16.B 溶洞多形成于喀斯特地貌区,主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能力提升练
1.B 由甲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发育早中期景观,以石林、石芽为主,大量石灰岩裸露,少奇松、云海,更无冰川和大面积森林,椰林是热带景观,孤峰是喀斯特地貌老年期的典型景观。故选B。
2.C 甲地为地表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乙地为丹霞地貌,是砂岩、砾岩受到流水侵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
3.D 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是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
4.D 梯田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故D不正确。
5.D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读图可知,图中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C 喀斯特地貌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气候湿润,降水多,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③正确,因而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流失快,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的原因,②错误。
7.答案 (1)年降水量大、降水时间分配均匀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年平均气温高,溶蚀活动旺盛,年溶蚀率大。
(2)理由:植被覆盖率高,增加了下渗量,减少了地表径流,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被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促进石灰岩的溶蚀。
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3)①北方热量条件较差,降水较少;②北方生物量较小,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淀积作用都比南方弱。
解析 第(1)题,一般情况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高时年溶蚀率大。第(2)题,从左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高,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高,这是因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丰富的地下水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被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促进石灰岩的溶蚀。坡度大时,水的下渗少,地下岩溶地貌发育差。第(3)题,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气候、生物、地形、岩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方地区水热条件差、生物量小、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流水的侵蚀、溶蚀、淀积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8.答案 (1)峰林(或峰林、峰丛) 喀斯特地貌 东 溶洞(或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2)西南(或云贵高原) 石灰岩(或可溶性岩石) 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4)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地下河,地基不牢固;库区容易渗漏,导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及水库周边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 第(1)题,图二中群峰竞秀,(部分山峰底部连在一起,)因此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峰丛)景观。山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分布在图一中地貌类型界线以东区域,喀斯特地貌区地下部分的景观主要为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可溶性岩石)广布地区形成的,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发育非常典型,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3)题,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因而不利于农业发展。第(4)题,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地下河,地基不牢固,修建水库的难度大;喀斯特地貌区的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存水作用减弱;同时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及水库周边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