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热力环流
(2021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丁四处中,气压最低和气温最高的分别是( )
A.丙和甲 B.丙和乙
C.丁和乙 D.丁和甲
2.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白天,则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B.若为白天,风从丁吹向丙
C.若为夜晚,甲处上方气流上升
D.若为夜晚,丁处等压面向上凸起
(2021山东济宁任城期中)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示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4.关于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
D.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5.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21年10月28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 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当晚城郊之间的风向应该是 。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率 (填“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 。
(3)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并画出高空等压面。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地的意义。
题组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1山东淄博期中)下图为小明在学习大气水平运动之后,绘制的一幅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绘图后其分析了影响A地风向和风速的因素。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作用力中对A地风向影响最小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
7.当图中A地风向为正南风时,A地最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高空
B.北半球近地面
C.南半球高空
D.南半球近地面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间的气压存在差异
B.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存在差异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
10.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2021湖北荆州沙市期中)下图为2020年11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图中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2.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
A.上海 B.青岛
C.北京 D.东京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热岛效应是指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同期气温的现象。城市热岛强度(℃)=建成区气温的平均值(℃)-建成区周边区域气温的平均值(℃)。下图为济南市1月、4月、7月、10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济南市热岛强度( )
A.夏季强,冬季弱
B.晚上强,白天弱
C.日落后陡然下降
D.日出后迅速上升
2.热岛效应对济南市区的影响可能是( )
A.绿化树种发芽时间延后
B.霜冻天数增加
C.夜晚暴雨频率增加
D.凝露量较郊区多
3.下列措施对降低济南市热岛强度作用较弱的是( )
A.营造绿色屋顶和通风系统
B.扩大郊区绿地、水体面积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D.控制城区人口与建筑物密度
(2022江苏兴化一中期中)“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4.与“穿堂风”形成最相关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5.图示时段与B地相比,A地的气温和气压状况分别是( )
A.高、高 B.高、低
C.低、低 D.低、高
6.夜晚时,该地最有可能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题组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2福建莆田一中期中)下图为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8.此时甲地和乙地风向分别为( )
A.偏北风 偏东风
B.偏南风 偏西风
C.偏西风 偏北风
D.偏东风 偏南风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则甲处气压高于丁处,乙处气压高于丙处。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凹陷,依据图中等压面弯曲情况可判定甲处气压高于乙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丁处气压低于丙处,因此四处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丁,气压最低的为丁处。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处气温比乙处低;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则甲处气温高于丁处,乙处气温高于丙处,因此乙处气温最高。故C正确,A、B、D错误。
2.A 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凹陷,依据图中等压面弯曲情况可判定甲处气压高于乙处。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A正确;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则丁处气压低于丙处,丁处等压面向下凹陷,风从丙吹向丁,B、D错误;甲处位于近地面,形成高压,其上方气流应做下沉运动,C错误。
3.A 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室内增温,故最可能是冬季景象;结合材料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屋,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图示景象最可能出现在冬季白天。
4.B 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屋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空气间层加热空气则主要利用了温室效应原理;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而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玻璃盖板或窗户。
5.答案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城区
(2)大于 城区气温高,空气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3)
(4)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城区的空气,改善城区的大气质量。
解析 (1)据图可知,城区温度较高,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热岛效应。城郊之间近地面风向始终由郊区吹向城区。
(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率大于郊区。城区的降水率较高的原因是城区气温高,空气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城区空气中固体杂质多,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3)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知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据此画出城郊热力环流图。由于城区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近地面形成高压,则高空气压性质相反,城区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郊区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据此画出高空等压面。
(4)结合绿地的功能和城郊热力环流来分析。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城郊热力环流使郊区清新空气流向城区,从而改善城区的大气质量。
6.D 若A地位于高空,则其风向的形成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有关;若A地位于近地面,则其风向的形成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有关。不管是哪种情况,均与重力无关。所以选项中对A地风向影响最小的是重力。
7.A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A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自东向西,当图中绘制的A地风向为正南风时,说明A地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发生了偏转,可知A地位于北半球;正南风与等压线是平行的,所以A地位于高空。
8.D 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地吹东北风。故选D。
9.D 池塘与周围陆地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部地区热力环流。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故选D。
10.B 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部地区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再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分布规律,可确定近地面的等压面陆地处高压上凸,池塘处低压下凹,故选B。
11.B 结合图示可知,上海地区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后与等压线斜交,形成西南风。
12.C 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地区,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结合图示可知,选项中风力最大的应该是北京。
方法技巧
等压面和等压线 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割(由于气压自地面向上递减,因此自下而上有很多数值逐渐减小的等压面),在等高面上所形成的许多交线。与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原理相似。 等压面上的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则为高气压区,反之则为低气压区,如下图(单位:hPa)。如果各地气压相等,则等压面就是等高面,等高面上无等压线,或等压线与等高面重合。可以简单理解为:等压面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变化,等压线是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变化。
能力提升练
1.B 结合材料“城市热岛强度(℃)=建成区气温的平均值(℃)-建成区周边区域气温的平均值(℃)”,并读图分析可知,济南市热岛强度冬季强,夏季弱,A错误;晚上强,白天弱,B正确;日落之后陡然升高,C错误;日出后迅速下降,D错误。
2.C 热岛效应使济南市区的平均温度升高,绿化树种的发芽时间提前,A错误;霜冻天数减少,B错误;凝露量较郊区减少,D错误。济南市夜晚热岛强度更大,上升气流更为旺盛,夜晚暴雨频率增加,C正确。
3.B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包括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排放的人工热量多;建筑物高大密集,热量不易散失;绿地面积减小,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减弱;等等。营造绿色屋顶和通风系统,有助于降低城市气温,加快城市散热,A不符合题意;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大气的保温作用,C不符合题意;控制城区人口与建筑物密度,有助于减少城市人工热量排放,加快城市散热,D不符合题意;理论上扩大郊区绿地、水体面积会增强城市热岛强度,B符合题意。
方法总结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域面积。 (2)城市热岛强度总体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3)在扩建新城区或改建旧城区时,应适当拓宽城区街道,以加强城市通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4)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集中供热面积。
4.A 读图可知,A地为山林,植被覆盖率高,B地为石质地面,A与B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山林升温慢,温度低;石质地面升温快,温度高,导致两者之间存在气温差异。白天山林温度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温度高,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穿堂而过,形成“穿堂风”。因此与“穿堂风”的形成最相关的地理原理为热力环流,A正确。温室效应主要作用于大气受热过程,与“穿堂风”的形成无关,B错误;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温度高于郊区,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热力环流,与“穿堂风”的形成不完全相符,C错误;大气受热过程与“穿堂风”的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
5.D 图示时段(白天)与B地相比,A地升温慢,地面温度低,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加,气压相对升高,D正确。
6.B 夜晚时,山林降温慢、温度高,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石质地面降温快、温度低,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B地吹向A地。再结合指向标可知,夜晚该地最可能形成偏南风,B正确。
7.B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及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图中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转,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B正确。
8.C 据图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风向左偏,最终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北指向西南,风向左偏,最终形成偏北风。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