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短
歌
行
曹操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通过朗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通过鉴赏语言,学习用典、比兴等表达情感的技巧。
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豪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作者介绍
诗歌风格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建安诗人“三曹”“七子”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大多描写社会动乱、民间疾苦、表达报国雄心、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文学
三曹
七子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体知识
短歌
长歌
热烈奔放
慷慨激烈
节奏短促
微吟低徊
在《乐府解题》中,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关于“歌行”
朗
读
感
知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忧
本诗诗眼是哪个字?最能符合诗歌情感基调。
赏
析
诗
歌
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 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思考探究
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人一生的日子有多少啊!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宴会上歌声激昂慷慨,我内心的忧愁却难以忘却。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酒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兴)
杜康:酒(借代)
忧:人生短暂
赋比兴是《诗经》 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比兴
“朝露”是早晨的露水,很快就消失了,作者用来比喻“短暂的人生”,引起自己的感叹,人生苦短。
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
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那穿着黑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吃着艾蒿。
我这里有四方贤才光顾,必将弹瑟吹笙相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忧:贤才难求
思慕贤才(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本意写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诗人引用以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本意是传达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诗人化用诗意,比喻自己期待贤士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
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用典
当空悬挂的皓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忧伤由心而生,不能够断绝。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念念不忘旧日的恩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明明如月:贤才(比兴)
忧:贤才难求
明月升起 ,星星稀稀落落,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礼遇贤才,使天下人才归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乌鹊:人才彷徨(比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典)
周公吐哺(用典)
忧:功业未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贤才难求照应)
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史记·鲁周公世家》
思
考
探
究
讨论:全诗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求,忧功业未成,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大战前夕,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创作背景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背景链接:《求贤令》
曹操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人生短暂
贤才难求
功业未成
一统天下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他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他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
《短歌行》塑造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诗人形象。
达
标
检
测
达标检测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总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