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23: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如图所示,地球(  )
A.自转角速度②地大于①地   B.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C.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③地   D.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2.图中几乎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我国某中学一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太阳—标杆进行定向。小组成员将标杆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P点,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Q点时再放一块石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从P点到Q点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北   C.南   D.西
4.太阳—标杆定向的原理是(  )
A.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B.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南北往返
C.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D.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6.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我国华北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右图示意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时楼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日期中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大的是(  )
A.1月15日   B.6月22日   
C.9月18日   D.11月10日
8.该日图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某日上午,我国某地校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时,正在上课的王老师看到明媚的阳光洒在靠窗一列的学生侧脸上。下图为该校的校园平面简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王老师所在班级和讲台的方位是(  )
A.① 东   B.② 西   C.③ 东   D.④ 西
10.细心的小明发现,旗杆的影子总是在下午1时左右为一天中最短,该校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四川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形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B.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C.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
D.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华盛顿纪念碑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国家广场中心(约38°N,77°W),高约169米,周边平坦开阔。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一年中每天纪念碑顶端影子移动的范围介于图中曲线a和曲线d之间,其中代表夏至日日影变化的曲线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13.冬至日正午时纪念碑影长约为(  )
A.170米   B.250米   C.300米   D.350米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觉得冬季漫长,遂发明“数九”方法,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向南移
15.“数九”期间,黄山(30°N)(  )
A.昼长夜短,且昼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
16.图示为某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分)
(1)该投影图为    (填“南”或“北”)极投影图。(1分) 
(2)图示日期是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4分)
(3)此时中时区区时为   时。(2分)
(4)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   。(2分)
(5)该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为                 。(3分)
(6)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分)
17.北京市某中学生元旦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并参观周边景点。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天安门广场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1
图2
(1)图1中甲位置的日期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6分)
(2)图1所示地球由乙位置运行至丙位置的过程中,北京地区(双选)(3分)(  )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日出时刻越来越晚   D.正午人的影长逐渐变短
(3)该同学参加升旗仪式当天,北京昼长约为   小时,地球运行至图1中    位置附近。(4分)
18.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则该日正午时分北京(40°N)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1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该日乙、丙两地的昼长相差   小时。(4分)
(3)一年中乙地昼长大于甲地的时间约为   个月;甲、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甲    、丙    。(6分)
19.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图1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图2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1
图2
(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我国     地区。(4分)
(2)济南市一年中的日出方位最接近的是图2中的哪两个节气 (2分)(  )
A.谷雨与立夏   B.清明与白露
C.雨水与处暑   D.立冬与立秋
(3)P点由b移向c期间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为                    。(6分)
(4)P点位于①位置时,最可能对应图2中的   节气。(4分)
答案与解析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1.D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相等,A、B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自转线速度②地小于③地,②地大于④地,C错误,D正确。
2.B 读图可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都有白天分布,A、C、D错误。大西洋几乎全部处于黑夜,B正确。
3.A 由于影子的方位和太阳的方位相反,我们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的方向总体上是自东向西的,因而影子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即为自西向东,影子的顶点从P点到Q点是向东移动的,故从P点到Q点所指的方向是东,A正确。
4.C 之所以能够利用太阳—标杆来进行定向,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C正确。
5.B 据丁发的信息可知,丁位于北极地区且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所在地即将迎来夏天,应位于南半球;乙所在地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一地,故应该是北半球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丙所在地秋季临近,说明纬度比乙所在地低,B项正确。
6.D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A、B项错误;北温带地区冬季临近,C项错误,D项正确。
解题关键 根据选项中不同的时间确定相应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材料描述所反映的季节特征。
7.A 由图可知,全天无日照区全天都处于楼影区域,而楼影的长短受太阳直射点位置影响。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我国的楼影最长,则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大,选项中1月15日最接近冬至,楼影最长;而6月22日时,楼影最短,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小;9月18日和11月10日,距离冬至较远,所以楼影不是最长,全天无日照区面积不是最大。故选A。
8.D 由图可知,图示为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时楼影分布图,从图中楼影的分布可知,楼影朝向西北时日出,此时太阳在东南方;楼影朝向东北时日落,此时太阳在西南方。则该地该日昼长小于12小时,为我国冬半年。图中楼影从日出到日落顺时针扫过的范围内,楼影经过丁处的时间最短,故该日丁处日照时间最长。故选D。
9.A 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阳光从东南方向照进教室,故教室位于南侧,为图中的①②,C、D错误;王老师看到明媚的阳光洒在靠窗一列的学生侧脸上,可判断出讲台位于东方,A正确、B错误。故选A。
10.B 一天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方时12时)时,旗杆的影子最短;旗杆影子下午1时左右为一天中最短,说明该地地方时12时时,北京时间为下午1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由此可算出该地位于105°E附近,可能位于四川盆地,B正确;松嫩平原位于北京以东,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A错;吐鲁番盆地位于北京以西约30°,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2个小时,C错;长江中下游平原与120°E经度差别不大,地方时差别不大,D错。
11.D 日初时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故“日初出沧沧凉凉”,中午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故“及其日中如探汤”,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12.D 夏至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38°N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因此日影应是西南到正北再到东南的变化,日影线应对应d线。
13.C 纪念碑所在地纬度约38°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8.5°,取tan30°≈0.577,结合碑高可得纪念碑影长约为300米。
14.C 根据“数九”的方法,“九尽桃花开”时,为3月10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北移动,选C。
15.D “数九”期间,为冬至后、春分前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不断向北移动,我国北方地区昼短夜长,且昼变长,日出时间不断提前,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据此分析D正确。
解题技巧 冬至到春分期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渐长昼渐短,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16.答案 (1)南(1分)
(2)12(1分) 22(1分) (60°W,23°26'S)(2分)
(3)16(2分)
(4)1/6(2分)
(5)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1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分)
(6)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分)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1分)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1分)
解析 (1)由图中0°和120°E经线,可以判断出该投影图为南极投影图。
(2)由材料“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可以推断出南极地区为极昼,故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由于120°E经线为夜弧的中央经线,故可以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60°W,由此可以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3)此时60°W经线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以推断出中时区区时为16时。
(4)由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可以得知东十二区区时为4时,故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6。
(5)由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6)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冬至日,据此分析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即可。
17.答案 (1)3月21日前后(春分日)(2分)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分)
(2)BC(3分)
(3)9.5(2分) 丁(2分)
解析 (1)图1中丁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节气为冬至,因此甲位置节气为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图1中地球处于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夏至日,故地球处于丙位置时为秋分日。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北京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日出时刻越来越晚;正午人的影长逐渐变长。
(3)从图2中可看出元旦这一天7:35升旗,16:59降旗,天安门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可算出当日北京昼长为9小时24分钟,昼长小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图1中丁位置附近。
18.答案 (1)62°(1分)
(2)(12°N,60°E)(2分) 2(2分)
(3)6(2分) 23°26'(2分) 46°52'(2分)
解析 第(1)题,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由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12°N。据图可知,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墙面夹角应与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即约为90°-(40°-12°)=62°。
第(2)题,由第(1)题可知,太阳直射12°N。读图可知,甲地经度为30°W,因其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故其地方时为6:00,因此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为60°E。乙、丙两地都位于晨线上,经度差为15度,因此日出时间相差1小时,故两地昼长相差2小时。
第(3)题,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上,甲地位于赤道上,只要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乙地的昼长就大于甲地,时间约为6个月,即从9月23日前后到下一年的3月21日前后;甲、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都为90°。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90°-23°26'=66°34',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90°-66°34'=23°26'。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90°-2×23°26'=43°08',因此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90°-43°08'=46°52'。
19.答案 (1)华北(4分)
(2)B(2分)
(3)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3分)昼渐长、夜渐短(3分)
(4)寒露(4分)
解析 (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说明该地既种小麦又种棉花,应该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所以最可能是华北地区。
(2)日出方位接近的节气,其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可知,当两个节气所表示的时间点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时,这两个节气的日出方位最接近。据图可知,选项中只有清明与白露关于夏至日对称,故选B。
(3)P点由b移向c期间,时间是从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昼渐长、夜渐短。
(4)P点位于①位置时,刚过秋分,所以最可能对应图2中的寒露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