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全书综合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明和地理老师到“赤道之国”厄瓜多尔研学旅行,在首都基多(78°27'W,0°0')用手机拍摄了“赤道纪念碑”(下图)。地面上有一条赤道标志线从“赤道纪念碑”正中穿过,在该碑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面墙壁上分别有E、S、O、N四个字母。照片中的亮色墙面(E面)表示有太阳照射,暗色墙面(S面)表示无太阳照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照片拍摄时小明所处的半球及手机镜头的朝向分别为 ( )
A.北半球,西北 B.南半球,东南
C.北半球,东北 D.南半球,西北
2.小明把拍摄的照片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给远在北京的父母,判断小明父母同步看到照片的时间最可能为( )
A.1月1日23时
B.7月1日20时
C.4月2日6时
D.10月1日23时
新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用观测日影的方法,估测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并绘制了日影示意图(下图),C为A、B两点的中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当日影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时( )
A.北京时间为12时 B.学校钟表时间为12时
C.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D.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时为12时
4.观测期间,该小组记录的正午日影杆影长先减小后增大,其时间段为( )
A.春分—谷雨 B.芒种—小暑
C.秋分—霜降 D.大雪—小寒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堆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6.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陵。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都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 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8.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10.图中甲地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形成原因包括( )
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②西南季风难以到达,季风气候不显著
③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
④受东西两侧山地阻挡,降水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大气环流为(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某科学考察队某年1—2月沿下图所示路线进行徒步考察。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考察途中,人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①亚寒带针叶林 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③温带草原 ④热带雨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图中盛行风及洋流的画法,正确的是( )
A.甲 乙 B.乙 丙
C.丙 丁 D.乙 丁
电影《攀登者》中的登山者从珠穆朗玛峰北麓开启攀登历程,出发点海拔为4 000米,气温为12°C。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自然带分别是( )
A.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
C.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D.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
15.攀登者开始进入③自然带时海拔约为( )
A.5 000米
B.6 000米
C.7 000米
D.8 000米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
16.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气势磅礴的阅兵式结束后,11时30分“国旗方阵”通过天安门,开始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 图Ⅰ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图Ⅰ
材料二 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成员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图Ⅱ为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关系示意图。
图Ⅱ
(1)“国旗方阵”通过天安门时,天安门旗杆杆影的朝向为 ,此时全球属于10月1日的范围是 。(4分)
(2)国庆节假期,地球处于图Ⅰ中的 和 (填字母)之间,此时段内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 (大、小),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征是 。(4分)
(3)若该小组成员某日测得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约是 ,且该日后的日最短竿影长度变短,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处于下图中的 (填字母)时段。(2分)
图Ⅲ
(4)当地时间9月30日8时,俄罗斯总统专机从莫斯科(东三区)机场起飞,大约飞行9小时后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降落,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月 日 时。(3分)
1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下图为黄河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下图为河套平原地质构造示意图。
(1)形成甲、丙两地地貌的共同作用是 ,丙地所在河段 大,因此其挟带的泥沙使下游河段形成了“地上河”,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性。(3分)
(2)运用内外力作用知识,描述乙地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3)从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角度,说明黄河自乙地至河口段平均径流量较小的原因。(2分)
(4)东营湿地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该地貌的特征是什么 (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示意某年12月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1)在下图中画出B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4分)
(2)A、B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试简述理由。(6分)
(3)预测北京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左右,4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冬季。该地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吹西南风。下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4分)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4分)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该地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陆地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答案与解析
全书综合测评
1.D 镜头面对的是E面和S面,因此小明镜头的朝向是西北;从站立位置看,位于南半球。
2.B 太阳从东北方向照射,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或C符合题意;该地位于西五区,当北京时间为20时时,该地为7时,符合太阳的照射方向。因此最可能是7月1日20时。
3.D 当日影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时,据图可以看出影子位于正北方向,所以,太阳位于正南,太阳高度角达到当天最大,这时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时为12时。
4.B 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值,正午日影杆影长增大到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杆影长减小,到夏至日达最小值,故正午日影杆影长先减小后增大的时间段必须经历夏至日。芒种至小暑经历夏至日,故B正确。
5.C 图中显示①地断裂抬升,②地断裂下沉,④地断裂抬升,但三地都高于黄河河床,不会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的影响,A、B、D三项均错误;③地是断裂下沉形成的,地势低平,黄河在该地自南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不断侵蚀东岸,泥沙等在西岸堆积,故③地冲积平原由黄河干流泥沙堆积而成,C项正确。
6.B 题干中提到,皇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由材料可知,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结合图示,①④两地土层薄,③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②地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且②地土层深厚,是修建皇陵较为理想的地方。
7.D 聚落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侵袭;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8.C 在农业社会,人类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依靠土地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源。所以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川地面积。
9.B 根据图中的夏季风到达与离开的时间分析,东南部夏季风在5月底、6月初到达,在10月15日前后离开,控制时间最长,故B项正确。
10.C 甲地位于德干高原,虽然两侧有山脉分布,但山地海拔为1 000~1 500米,对西南季风的阻挡较弱,夏季风仍能到达高原内部,故②说法错误,C项正确。
11.D 斯利那加纬度较高,受东北信风影响极小,A项错误。东北季风来自内陆,带来的水汽较少,与题中信息矛盾,B项错误。西南季风3月份未影响到该地,C项错误。3月份,西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处于北纬30°~40°,很可能是受暖湿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量大,D项正确。
12.D 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13.D 图中丙应是盛行西风,在南半球为西北风,排除B、C;甲应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动,排除A。丁为东南信风,乙为自北向南流的巴西暖流,D正确。
14.A ③自然带位于最顶部,应该是积雪冰川带。故选A。
15.B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③自然带是积雪冰川带,雪线处气温应约为0℃。出发点海拔为4 000米,气温为12℃,雪线处气温与出发点相差约12℃,则海拔相差约2 000米,故攀登者开始进入③自然带时海拔约为6 000米,B正确。
16.答案 (1)西北(2分) 52.5°W向东至180°(180°向西至52.5°W)(2分)
(2)C(1分) D(1分) 大(1分) 变快(1分)
(3)5°S(1分) c(1分)
(4)9(1分) 30(1分) 22(1分)
解析 (1)2019年10月1日11时30分“国旗方阵”通过天安门,开始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旗杆杆影的朝向为西北。北京时间11时30分,即120°E地方时为11时30分,则10月1日的0时经线为52.5°W,此时全球属于10月1日的范围是52.5°W向东至180°(180°向西至52.5°W)。
(2)2019年国庆节假期处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据图Ⅰ可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A为春分日,国庆节假期,地球处于图Ⅰ中的C和D之间。秋分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此时段内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此时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近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3)若北京(40°N,116°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成员某日测得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说明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5°,则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约是5°S;若该日后的日最短竿影长度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处于图Ⅲ中的c时段。
(4)当地时间9月30日8时,俄罗斯总统专机从莫斯科(东三区)机场起飞,此时北京时间是9月30日13时,大约飞行9小时后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降落,此时北京时间约为9月30日22时。
17.答案 (1)流水侵蚀作用(1分) 含沙量(1分) 整体(1分)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2分)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黄河泥沙堆积,形成冲积平原。(2分)
(3)降水少,支流汇入少。(2分)
(4)三角洲(2分) 地势平坦;(1分)河流分叉多;(1分)冲积岛屿较多。(1分)
解析 (1)甲地为龙羊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丙地是壶口瀑布,也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丙地所在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因此其挟带的泥沙使下游河段形成了“地上河”,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乙地地貌是平原,其形成过程为内力作用使河套地区地壳断裂下陷,外力作用使黄河及其支流所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从而形成河套平原。
(3)乙地是河套平原,从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角度分析,黄河自河套平原至河口段平均径流量较小的原因是降水少,支流汇入少。
(4)河流入海口附近,常常形成的地貌是三角洲。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是地势平坦,河流分叉多,冲积岛屿较多。
18.答案 (1)如下图。(一个图可得2分)
(2)B地(2分) B地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偏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气温偏低。所以B地气温日较差较大。(4分)
(3)冷锋过境,降水概率增加,风力加强;(2分)受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2分)
解析 (1)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和闭合状况可知,B地为高压中心,则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据题干可知,图示地区为亚洲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高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呈顺时针辐散。
(2)据图可知,A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偏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昼夜温差小。而B地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偏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气温偏低。所以B地气温日较差更大。
(3)据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前,未来几天,将迎来冷锋过境,则降水概率增加,风力加强;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
19.答案 (1)特征:向北凸(弯曲)。(1分)
成因:西侧为海洋,比热容大,7月气温较低;(1分)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1分)温哥华位于陆地,海拔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1分)
(2)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1分)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1分)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1分)
(3)冬季,高压中心位于该地区的南侧,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2分)夏季,高压中心北移至该地区西侧,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2分)
(4)北太平洋暖流对温哥华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1分)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气流。(1分)
解析 (1)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成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
(2)气候类型根据其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的影响。
(3)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和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解释形成该地冬、夏季主导风向的原因。
(4)温哥华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效果明显;温哥华东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气流,所以温哥华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较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