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植被高度变化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5.下列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B.②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条件决定 D.南半球缺少①植被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考察队员在甲、乙、丙、丁四地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7.考察队员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 )
A.主要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B.主要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C.会导致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 D.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现象
8.图中北美洲( )
A.西部因板块张裂形成高大山系 B.中部地形阻挡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南下
C.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 D.东北部海区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山脉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0.垂直方向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活动的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为Ⅰ时,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黄山短尾猴食物供给最丰富的林带是( )
A.常绿阔叶林 B.马尾松林 C.落叶阔叶林 D.山地矮林
生物量是指一个有机体或群落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其在生物器官(干、枝、根、叶、皮)的分配比例与器官功能强弱有明显关系。一般而言,根系从土壤中获取的水分和养分首先供给树枝的生长,水分影响着树枝生物量的占比。下图为天山雪岭云杉个体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图中水分条件最好的海拔范围是( )
A.1 500~1 800米
B.1 800~2 100米
C.2 100~2 400米
D.2 400~2 800米
14.影响干、皮生物量占比在图示海拔范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风向
15.根、叶生物量占比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生物量占比在高海拔处增大的原因是( )
A.大风和降水少 B.土层厚和强光照
C.低温和强光照 D.低温和病虫害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 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属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西部的狼山尤为干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阴山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1)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与北坡相比,简述大青山南坡高山林线高度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下图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从针阔叶混交林带至山顶依次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草原带。请绘制大青山山地针叶林带与亚高山草原带的大致分界线,并标注名称。(3分)
(3)分析阴山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4分)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以 为基础;图中⑤⑧两地的自然带均是 。(3分)
(2)图中⑨⑩两地位于南美大陆南端的同纬度地区,自然景观却出现了不规律的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分)( )
A.②地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⑥地的自然带只能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⑥⑦⑧三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D.当北京盛行西北风时,图中④地草木枯黄
(4)描述⑦地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
18.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地球环境整体演变过程,对湖泊系统进行了模拟,下图为模拟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 等。(4分)
(2)图示a—b阶段的湖泊系统演变,发生的变化是 ,其主要原因为 。(6分)
(3)到d阶段后,湖泊周围大气环境特征是 。(4分)
19.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庚地所在区域为安第斯山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请归纳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2)请分析图示地区西岸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4分)
(3)有旅行者在庚地观察到安第斯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说明其成因。(6分)
答案与解析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1.A 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故选A。
2.A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故选A。
3.B 材料中指出“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火山喷发的熔岩会掩埋地表植被,原有森林被毁,林线较火山喷发前低;火山熔岩同时会使原有冰雪融化,火山喷发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水保湿能力下降,水分减少,形成的冰雪相应减少,雪线较火山喷发前高。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植被和冰雪将逐渐恢复或近似恢复至原有状态,故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规律总结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
4.C 图示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体现了自然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5.D ①植被为针叶林;②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①至②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条件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故而缺少针叶林。故D项正确。
6.D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排除A、B。图中显示,乙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形成热带荒漠景观,排除C。丁地位于10°N~20°N大陆西岸,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形成热带草原景观,故选项D符合题意。
7.D 戊地和丁地均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显著,戊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丁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两地大气环流是相似的,A错误。两地均靠近海洋,因此不是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的降水不同,B错误。两地海拔相似,两地的差异不是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C错误。戊、丁两地降水不同,气候类型不同,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现象,D正确。
8.C 北美洲西部因板块挤压而形成高大山系,A错误。北美洲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对南下的北冰洋寒冷气流阻挡能力弱,B错误。北美洲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且邻近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是世界上飓风的主要源地,因此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C正确。北美洲东北部海区因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形成大型渔场,而不是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D错误。
9.C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发生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植被类型发生变化,而不同纬度自然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项正确。
10.C 图示甲地位于30°S~40°S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较高海拔处,安第斯山脉东侧山麓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变好,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地形成了森林。故C项正确。
11.D 由材料可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活动的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图中所示Ⅰ位于常绿阔叶林带,植物一年四季茂盛,可以满足黄山短尾猴冬季的食物需求,且海拔低,气温较高,有利于黄山短尾猴越冬。因此本题选D。
12.A 由材料分析可知,黄山短尾猴的食物主要来自林区,马尾松林海拔较低,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不丰富,提供的食物较少;落叶阔叶林和山地矮林具有季节性,在冬季提供的食物较少;而常绿阔叶林海拔为500~1 000米,人类活动较少,而且植被常年茂盛,食物供给最丰富,故A项正确。
13.D 一般而言,根系从土壤中获取的水分和养分首先供给树枝的生长,水分影响着树枝生物量的占比,枝生物量占比在2 400~2 800米最大,说明该海拔范围水分条件最好。
14.A 干、皮生物量占比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海拔升高,热量减少,干、皮生物量下降;随着海拔升高,水分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高处空气稀薄,光照强,风向不确定。
15.C 大风不利于叶生物量的增加;高海拔处土层较薄;低温和强光照有利于根、叶生物量占比增大;病虫害会导致生物量减少。
16.答案 (1)较高。(2分)南坡是阳坡,气温偏高;(2分)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2分)
(2)如下图所示。(3分)
(3)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植被多样性受水分影响显著;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形抬升形成降水;阴山山脉属于中等高度的山脉,在有限的海拔内水分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任答两点可得4分)
解析 (1)大青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南坡是阳坡,气温偏高;且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优越,因此大青山南坡高山林线比北坡高。
(2)北坡森林带比南坡少;北坡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
(3)在半干旱与干旱区,植被多样性受水分(水源)影响明显。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形抬升产生地形雨;而阴山山脉属于中等高度的山脉,在有限的海拔内水分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17.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1分) 热量条件(1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
(2)非地带性(1分) 受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1分)
(3)C(3分)
(4)气候干旱;以内流河为主,水量小;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有大片戈壁和沙漠;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任答4点可得4分)
解析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据图可知,图中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⑧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两地的自然带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据图可知,图中⑨⑩两地位于南美大陆南端的同纬度地区,据纬度位置可判断,⑨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⑩地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自然带出现了不规律的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3)据图可知,②地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A错误;⑥地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⑥⑦⑧三地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C正确;当北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图中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草木不会枯黄,D错误。
(4)据图可知,⑦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分析。
18.答案 (1)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答出四点即可得4分)
(2)鱼类死亡,植物增多(3分)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3分)
(3)降水减少,(1分)气候干旱,(1分)降水变率增大,(1分)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1分)
解析 (1)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阶段,湖泊中的鱼类死亡,而水草等植物增多,这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3)随着湖泊消失,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丧失,该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
19.答案 (1)特点:呈南北(经线)方向延伸的狭长状。(3分)成因:受到安第斯山脉和寒流的影响。(3分)
(2)从丁地到甲地(从低纬到高纬或从北到南),受热量条件(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2分)自然带呈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3)纬度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3分)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分)
解析 (1)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是呈南北(经线)方向延伸的狭长状。成因为受到安第斯山脉和寒流的影响。
(2)从丁地到甲地(从低纬到高纬或从北到南),受热量条件(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自然带呈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庚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所处纬度较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随海拔升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