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位于湘西武陵山脉中段岩溶地貌区的苗族聚居地十八洞村,人口近1000人,耕地面积817亩,林地面积11093亩,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多年来一直贫困。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十八洞村采取一揽子措施,2018年实现人均收入过万元,脱贫成果显著。下图为十八洞村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多年来,导致十八洞村一直贫困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灾害
2.近年来,十八洞村脱贫致富采取的措施最可能是 ( )
A.加强政策引导,发展特色旅游
B.扩大水田面积,发展水稻—养鱼农业
C.完善交通建设,发展水路—公路交通
D.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外出务工经商
3.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是 ( )
A.农业结构调整 B.交通条件改善
C.政策支持引导 D.耕地面积扩大
易错点2 混淆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下图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4.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 ( )
A.流速慢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流域面积小
5.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
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
C.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D.该河流水量丰沛,流经沼泽,自净能力强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多大江大河源区,生态敏感脆弱。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局部水系。
(1)指出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2)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
(3)推测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
(4)简述辫状水系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中的价值。
易错点3 评价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
板房沟流域(如下图),是乌鲁木齐县主要的经济带,对乌鲁木齐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照壁山水库工程是板房沟流域的控制性骨干水库,起到了缓解灌区季节性缺水状况等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板房沟流域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照壁山水库建设对板房沟流域的影响是 ( )
A.冬季断流现象消失
B.加重乌拉泊水库淤积
C.降低分洪渠行洪压力
D.水库以下河段下蚀增强
9.板房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 )
A.分洪渠以上河段梯级开发水电
B.分洪渠至乌鲁木齐市清理航运通道
C.照壁山水库周边增大耕地面积
D.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并严格落实分水制度
(2022江苏扬州期末)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马里、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修建了迪亚马坝和马南塔里坝。图1为西非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塞内加尔河流域甲、乙观测站年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10.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 ( )
A.矿产资源深加工
B.水资源的协作开发
C.水污染综合治理
D.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11.与马南塔里坝相比,迪亚马坝独特的功能可能是 ( )
A.防洪 B.灌溉 C.航运 D.阻咸
12.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资源 B.城镇 C.地形 D.河流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美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注入加利福尼亚湾。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为200~500毫米;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下游地势低洼,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汛期出现在4、5月份。流域覆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誉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拉斯维加斯市90%的饮用水来自科罗拉多河,依靠胡佛大坝输出的电力成为今天的世界娱乐之都。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每年春末夏初,洪水挟裹近亿吨泥沙流入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驯服了该河,并促进了其西部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但自1998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1)简析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的原因。
(2)分析科罗拉多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科罗拉多河中、下游径流量逐渐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4)针对科罗拉多河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带来的问题,根据流域开发的一般原则,为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十八洞村位于湘西武陵山脉中段的岩溶地貌区,受山地地形制约,与外界联系不便。故多年来,导致十八洞村一直贫困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B对。
2.A 加强政策引导,发展特色旅游,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收入,故近年来,十八洞村脱贫致富采取的措施最可能是加强政策引导,发展特色旅游,A对。该村耕地面积817亩,林地面积11 093亩,说明绝大部分为山地,山地地形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错。十八洞村位于湘西武陵山脉中段岩溶地貌区,地形崎岖,不适合发展水运,C错。该村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脱贫成果显著,不是由于外出务工经商,D错。
3.C 由材料可知,十八洞村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脱贫成果显著,故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支持引导,C对。农业结构调整、交通条件改善是国家政策指导的结果,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A、B错。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不是耕地面积扩大,D错。
4.A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流经地区的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河水流速慢,河流的含沙量小,A正确、B错误。两条河流均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因此汛期相当,C错误。内格罗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汇水面积大,因而流域面积大,D错误。故选A。
5.D 内格罗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沛,并且流域多沼泽分布,水体自净能力强,因而比较“健康”。
易错提示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河流“健康”的原因理解片面,误认为河流“健康”主要与人类保护或人类活动干扰少有关。内格罗河是亚马孙河支流,水量丰沛,且流域内有大片沼泽,水体自净能力强。这是内格罗河是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的主要原因。
6.答案 (1)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
(2)①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②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③高山峡谷区地势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
(3)①地势开阔平坦;②径流不稳定;③河流含沙量大。
(4)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提供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稳定。
解析 (1)图示区域河流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源头大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区,而源头以下河段又可能受季风影响,因此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
(2)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应根据河流流向、河道形态、分布地形地貌等进行分析。图中显示,高山峡谷区位于辫状水系分布区的下游,因此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材料信息表明,辫状水系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中峡谷是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因此当地落差大,多深切河谷。
(3)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应从地形、径流量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由材料信息可知,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表明河道选择比较自由,因此当地地势开阔平坦;河流多汊流,表明河流经常改道,说明径流不稳定;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表明河流含沙量大。
(4)辫状水系河道面积大,湿地广阔,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辫状水系形成的湿地适合多种生物生长,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辫状水系的水流可提供生态用水,促进当地生态稳定。因此辫状水系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中的价值巨大。
归纳提升 本题易出错的原因是不会区分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导致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答题方向出现错误。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两量(径流量、含沙量)两期(汛期、结冰期)一流速”;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描述。
7.A 板房沟流域水源主要来自夏季山地降水、冰川融水,以及冬季积攒的少量积雪在春季融化的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河流径流量较小,但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作物耕种需要大量水资源,造成春季缺水严重。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最大,但是河流处于主汛期,反而缺水并不严重。冬季寒冷,农业用水量小,水资源供需矛盾较小。
8.C 照壁山水库具有蓄水减洪作用,洪水期可降低分洪渠行洪压力;雨季存水主要是为了来年春季进行灌溉,故不能消除冬季断流;水库具有拦截水沙作用,可使水库下游洪水期流量减小,减弱乌拉泊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以下河段下蚀作用。
9.D 板房沟是内流河,径流量小且冬季断流,水电开发价值不高,基本没有航运功能;照壁山水库周边增大耕地面积,会增加灌溉引水量,减少下游水量,不利于全流域科学分水制度的施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并严格落实分水制度才有利于全流域可持续发展。
10.B 由图中信息可知,乙观测站降水少,气候干旱,甲观测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协作开发,B正确;乙观测站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小,不适合大力发展内河航运,D错误;水污染综合治理是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核心,C错误;塞内加尔河流域经济落后,矿产只是粗加工,A错误。所以选B。
11.D 根据图中信息,与马南塔里坝相比,迪亚马坝所在位置地势低平,接近河流入海口,进而可推测其独特的功能可能是防止海水倒灌,即阻咸,D正确;防洪、灌溉、航运是两水坝均具有的功能,A、B、C错误。
12.A 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铁路主要通往矿产地附近,所以主导因素是资源,A正确;铁路沿线城市并不多,B错误;铁路没有沿河流延伸,D错误;从图中可看出,铁路垂直穿过等高线,并没有沿地势和缓处延伸,C错误。所以选A。
13.答案 (1)上游降水量较大,地势高,气温低,冬季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流量大增;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入干流水量大;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河水流速快。
(2)美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城市和工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水资源污染、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率低;科罗拉多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小,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3)径流量减小,河流沿岸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口来水来沙量减小,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进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剧;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4)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防治水污染;等等。
解析 (1)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的原因主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及流量、河流落差等方面分析。由图文材料可知,科罗拉多河上游降水量较大,地势高,气温低,冬季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流量大增;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汇入干流水量大;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河水流速快。
(2)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主要从需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水利工程拦截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美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城市和工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水资源污染、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率低,再加上科罗拉多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小,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3)可从水环境、土壤、生物、气候、海岸线等方面分析。径流量减小,河流沿岸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口来水来沙量减小,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进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剧;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4)根据材料可知,科罗拉多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小。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防治水污染等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提示 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的原因学生容易只答落差或只答流量。科罗拉多河中、下游径流量逐渐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易漏答“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学生容易只关注自然环境整体性,忽略设问是“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有两种:一种是要求直接回答某流域治理的措施;另一种是要求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但无论是哪种,解题时都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应主要从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面分析;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回答要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