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内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内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16: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 内能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2.(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热了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3.(2022秋·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下列四个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拿着热水袋的手变暖
B.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凉
C.烈日下,自行车座变烫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4.(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如图甲所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如图乙所示,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如图丙所示,对试管加热,试管内水温升高
D.如图丁所示,冬天搓手,手变暖
5.(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哈气暖手 B.钻木取火
C.划火柴点火 D.锯木头锯条发烫
6.(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将试管内的水加热到一定程度,试管口的木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此实验只通过了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D.此实验只通过了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气筒发烫
B.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冬天感觉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
8.(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9.(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表示热量的是(  )
A.摩擦生热 B.趁热打铁 C.天气很热 D.熔化吸热
10.(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11.(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C.0℃的冰变成0℃的水时,其内能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12.(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要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
13.(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 (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14.(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 现象。
15.(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钻木”能“取火”,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6.(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探究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2)如图乙所示,在汽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将向 运动,温度计的示数将 ,该实验说明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1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观察到皮塞从管口飞出,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皮绳对金属管做功,使其温度升高;并通过 方式使管内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的气体迅速膨胀,于是气体推出皮塞,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皮塞的 .
18.(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1)这盆水很热: .
(2)物体吸热升温: .
(3)摩擦生热: .
三、简答题
19.(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南宁二中统考期末)广西恭城油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小明向父母展示在学校学到的油茶制作过程,用油炒制老叶红至焦香,再放生姜和水熬煮而成。将煮好的油茶用碗盛出,端起时觉得碗很烫手,热气腾腾的油茶闻起来很香,冷了的油香味没那么香,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碗烫手和热油茶闻起来更香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物体放出热量的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以表述成物体温度越高,具有内能越大,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故A错误;
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和比热容有关,与温度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用热水袋暖手,手吸收热量,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凉,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烈日下,自行车座变烫,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用气筒给车胎打气,活塞与筒壁摩擦做功,使筒壁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综上可得,给自行车胎打气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与其它三个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内能增加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哈气暖手时,手从热气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钻木取火、划火柴点火、锯木头时锯条发烫,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与BCD改变内能的方式不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AB.水蒸气将木塞冲开的过程,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B错误;
CD.水蒸气推开木塞的过程是通过做功改变水蒸气的内能的,而燃烧酒精加热水的过程,水吸收燃烧酒精放出的热量而内能增大的,这是通过热传递的过程改变内能的,所以此实验既有做功的方式也有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压缩筒内气体做功,同时活塞与筒壁摩擦生热,都属于用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太阳的热辐射将内能传递给热水器中的水,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爆竹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双手克服摩擦做功,通过做功增加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在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烫,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摩擦生热中的“热”指的是内能,通过摩擦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C.趁热打铁与天气很热中的“热”是均指温度高,故BC不符合题意;
D.熔化吸热中的“热”是指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反复弯折铁丝,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阳光下路面发热是热传递改变内能;
D.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综上,故ABD相同,C不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B错误;
C.熔化是吸热过程,0℃的冰变成0℃的水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C正确;
D.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0℃的冰变成0℃的水,属于熔化现象,该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即内能变大,故C正确;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可以通过对其做功来实现,故D错误。
故选C。
13. 增加 热传递
【详解】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如不及时带走会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由公式Q=cm△t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与其它液体比较,因为水的比热最大,所以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使水的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点睛】与其它液体相比,水的比热容最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改变物体内能有两个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其中做功改变内能本质是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本质是内能的转移.
14. 热传递 扩散
【详解】[1]用热水泡茶时,茶杯会从热水处吸热,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2]茶水散发出清香,茶的香味分子和空气分子彼此进入到对方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15. 做功 热传递
【详解】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是手从火吸收热量,使自己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6. 增大 做功 右 减小
【详解】(1)[1][2]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2)[3][4]因为汽缸A中的气体是被压缩了的,因此气压比汽缸外气压大,当把销钉拔出后,汽缸内气体对活塞做功,活塞将向右运动,同时汽缸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减小。
17. 热传递 机械能
【分析】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于做功改变内能时,若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详解】来回拉皮绳对金属管做功使其内能增加,金属管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大;因金属管与管内气体会有温度差,所以金属管会把热量传递给管内气体,乙醚的温度也会升高,乙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乙醚气体迅速膨胀,于是气体推出皮塞,对塞子做功,最终气体的内能会转换为塞子的机械能,会看到塞子跳起来.
故答案为热传递;机械能.
18. 温度 热量 内能
【详解】(1)水很热表示的是水的温度较高;(2)物体吸热指的是热量;(3)摩擦生热指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热指内能.
19.见解析
【详解】碗的温度高于手的温度,碗和手之间发生热传递,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觉得碗烫手;闻到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热油茶闻起来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