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13.3 比热容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16: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 比热容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2.(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 c/J/(kg ℃)
水 4.2×103
煤油 2.1×103
砂石 约 0.92×103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少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D.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3.(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
4.(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5.(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这一特性来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做法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室内洒水调节气温
B.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D.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6.(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已知c铝>c铜),它们的初温相同;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块下降的温度较高
B.铝块的末温较低
C.当它们互相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内能从铝块传向铜块
D.当它们互相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内能从铜块传向铝块
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B.一样多 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二、填空题
8.(2022秋·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初温相等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它们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该液体的比热容,则图线 表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温度升高12℃时,液体需要 min,水需要 min。
9.(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登陆火星并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火星又被称为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在这样的环境下,火星的昼夜温差应该 (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沙石的 较小。火星上常见的沙尘暴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10.(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图是某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同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内陆城市气温变化对应的曲线是 (选填“A”或“B”),这是由于沙石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热量后砂石的温度变化较 (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题
11.(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 的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沸点是 ℃;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 倍,甲的吸热能力比乙 。
12.(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小组同学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 沙子 18 22 29 37 45 —
水 18 19 21 23 25 27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入初温、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沙子和水;
(2)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沙子和水,加热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3)5min时,温度计显示沙子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
(4)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 (选填“沙子”或“水”)的温度升得更高,有同学认为此过程中沙子吸收热量比水吸收热量多,该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
(5)分析数据可得沙子的比热容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的比热容。

13.(2022秋·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表中。
加热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 色拉油 20.0 20.3 20.7 21.5 23.0 25.0 27.0 29.0 31.0
水 20.0 20.2 20.5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相同时间内色拉油和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色拉油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 需要的时间短, 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 的吸热能力较强。(选填“色拉油”或“水”)
14.(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 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 ,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15.(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该实验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功率 (选填 “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直接比较;
(2)下表是小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加热时间t/s
甲 200 20 70 105
乙 200 20 70 45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华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 (选填“甲”或“乙”)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3)实验中使用的电加热器功率是500 W,不计加热过程的热损失,利用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得到乙液体的比热容c= J/( kg·℃);该数值与真实值比较是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的。
16.(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为了比较A、B两种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学习小组做了图甲所示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中应选用初温和 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A、B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
(3)实验后,得到A、B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判断液体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
(4)实验发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在物理学中我们用 (填物理量名称)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下列事例中利用水的吸热能力较强的是 。
A.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快
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17.(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图甲),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
(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天平和 ;图乙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
(2)安装仪器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组装;实验中应量取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
(3)实验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的吸热能力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
18.(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聪同学将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利用记录的相关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择初温和 均相等的两种液体;实验中用 间接反映吸收热量得多少;
(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吸收的热量;
(3)分析图像可知,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 倍。
19.(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实验数据如表:
物质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设计实验方案时,小明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盛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用 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升温较快的物质是 .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其物理意义是 .
(5)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B.盐水腌制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四、简答题
20.(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生活处处有物理,汽车发动机采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冷却液来降温,这是为什么?汽车内放入某种清香剂,很快就会闻到它的气味,这又是为什么?
21.(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涸洲岛是北海著名旅游景点之一。炎热的夏季,小芳在涸洲岛旅游时,明显感觉到在涸洲岛比在北海市内要凉爽,这与城市在夏季出现的“热岛效应”有关;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五、计算题
22.(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装了500kg水,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升高到了40℃,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3.(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立即投入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使水的温度升高到80℃。求[c水=4.2×103J/(kg·℃)]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取出金属块后,给80℃的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1.05×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是多少摄氏度。
24.(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质量为2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200°C后放入1kg、20°C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到平衡后、水和金属块的温度均为50°C。 [c水=4.2×103J/(kg·°C)]求:
(1)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金属块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
25.(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水中,充分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不计热损失,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1.D
【详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用 计算比热容大小,但是比热容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 错误;
B.根据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故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少,故 B 正确;
C.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它表示质量为 1 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故 C 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由可知,水和砂石吸收相等热量,由于质量关系未知,所以无法比较升高的温度关系,故 D 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放热本领较强,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B不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而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C.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大,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
5.A
【详解】A.室内洒水降温,利用水汽化吸收热量,与比热容无关,故A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与水的比热容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AB.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因为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根据公式可得,铝降低的温度小,因为铝和铜的初温相同,所以铝的末温高,故A错误,B错误;
CD.热传递时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所以把铝和铜接触时,因为铝的末温高,所以内能会从铝传向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比热容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的比热容相同,吸收的热量一样多。故选B。
8. b 4 10
【详解】[1][2][3]根据公式
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比较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变化较小的是b,所以b直线表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进程;由图像知: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12℃时,a液体用时4min;b液体用时10min,也就是水用时10min,所以,图线b表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温度升高12℃时,液体需要4min,水需要10min。
9. 较大 比热容 不能
【详解】[1][2]火星的昼夜温差应该较大,因为火星被称为沙漠星球,沙子的特点是比热容小,根据Q=cmΔt可知,当质量一定、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越小,温度变化越大,所以火星昼夜温差应该较大。
[3]沙尘是固态颗粒物,沙尘暴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0. A 小于 大
【详解】[1][2][3]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沙石和水,因沙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因此吸收相同热量后沙石温度变化较大,因此曲线A是内陆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所对应的曲线,B是沿海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所对应的曲线。
11. 相同规格 质量 等于 60 2 弱
【详解】[1]实验时,采用转换法研究问题,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使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
(1)[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甲和乙两液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3][4]由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加热10min时,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由图知继续加热,甲液体在60℃温度恒定不变,故甲液体的沸点是60℃。
(3)[5][6]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温度都升高到60℃时,甲的加热时间为10min,乙的加热时间为20min,乙的加热时间是甲的加热时间的2倍,则乙吸收的热量为甲吸收的热量的2倍;在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故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2倍,甲的吸热能力比乙弱。
12. 质量 使物质受热均匀 52 沙子 错误 小于
【详解】(1)[1]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可知,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
(2)[2]为了使实验更好地进行,实验中应使沙子和水受热均匀。因此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沙子和水,加热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3)[3]5min时,温度计显示沙子的温度如图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其读数为52℃。
(4)[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沙子的温度升得更高。
[5]根据转换法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此过程中沙子吸收热量等于水吸收热量多,故该观点错误。
(5)[6]因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升得更高,故可得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13. 相同 受热均匀 色拉油 水 水
【详解】(1)[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不计热损,则色拉油和水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
[2]为了使色拉油和水受热均匀,实验中需要不断搅拌。
(2)[3][4][5]由表格数据可知,乙图中上方的图线是色拉油,下方的图线是水,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需要的时间长,色拉油需要的时间短;已知色拉油和水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由于水需要的时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更多,由可知,等质量的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14. 加热时间 物质升高的温度 水 大于 不同 比热容
【详解】(1)[1][2]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3][4]由表中数据知,在此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故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5][6]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15. 相同 加热时间 方案二 甲 2.25×103 偏大
【详解】(1)[1]用两个功率相同的加热器来进行加热, 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
[2]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
(2)①[3]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采用方案二;
②[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可得出的结论是:甲的吸热能力强;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因甲的吸热能力大,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故应选甲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3)[5]由表中数据,乙液体从20℃加热到70℃,加热时间是45min,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
W=Pt=500 W×45s=22500J,
不计加热过程的热损失,乙吸收的热量
Q吸=W=22500J,
乙液体的比热容
c==2.25×103 J/( kg·℃);
[6]在加热过程中有热损失,吸收的热量较小,不计加热过程的热损失,求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大。
16. 质量 相同 加热时间 转换法 A 比热容 A
【详解】(1)[1][2]本实验是比较两种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时液体的种类不同,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故应选用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为保证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应选择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3][4]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难以直接测量,我们根据加热器的加热时间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加热的时间相同就认为吸收的热量相同。
(3)[5]由图乙可知,A、B两种液体的初温和质量相同,在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B液体的温度高于A液体的温度,说明A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小,则A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6]实验发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我们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是指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7]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他物质相比,相同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因此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故A符合题意;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快,这里利用的水蒸发吸热制冷。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秒表 27 自下而上 质量 水 2.1×103
【详解】(1)[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故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天平和秒表。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27℃。
(2)[3]用酒精灯加热时,要使用外焰加热,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液体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或壁,所以器材的组装顺序应自下而上。
[4]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
(3)[5]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小,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水的吸热能力强些。
[6]由图乙可以看出,升高40℃,水要加热8分钟,煤油要4分钟,即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吸热的热量是水的一半,根据Q吸=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Q吸与比热容c正比,故煤油的比热容是
18. 质量 加热时间 等于 2
【详解】(1)[1][2]实验中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液体的初温和质量均相等。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所需加热时间的不同来间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3]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因此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4]根据图像可知甲加热10分钟温度的变化量等于乙加热20分钟温度的变化量。则乙吸收的热量是甲吸收热量的二倍。根据
因为甲乙两液体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可知乙液体的比热容是假液体比热容的二倍。
19. B 加热时间的长短 大于 沙子 质量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D
【详解】(1).实验中需用控制变量法,因为引起物质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无关,所以B选项错误;
(2).根据转换法,在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所用的时间要多于沙子所用的时间,根据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5). 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这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这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这也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相比较,在相同的受冷和受热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的吸热能力强),水的温度变化慢,而干泥土温度变化快,故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见解析,见解析
【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车内放入某种清香剂,很快就会闻到它的气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见解析
【详解】北海市城市中的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的日照下,温度升高的快,导致城市的温度升高,在夏季出现“热岛效应”。但涸洲岛四面环海,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的日照下,温度升高的慢,所以会明显感觉到在涸洲岛比在北海市内要凉爽。
22.4.2×107J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为m=500kg,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40℃,故水吸收的热量为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7J。
23.(1)2.52×105J;(2)0.3×103J/(kg ℃);(3)100℃。
【详解】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水)=4.2×103J/(kg ℃)×1kg×(80℃-20℃)=2.52×105J
(2)根据题意可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
Q吸=Q放=2.52×105J
由Q放=cm(t0-t)得,金属块的比热容
(3)由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因为
t′=80℃+25℃=105℃>10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
(2)金属块的比热容为0.3×103J/(kg ℃);
(3)水的末温为100℃。
24.(1)1.26×105J;(2)1.26×105J;(3)0.42×103J
【分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水吸收的热量就是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再一次利用热量的就是公式计算。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放出的热量
(3)由得金属块的比热容
答:(1)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2.52×105J;
(2)金属块放出的热量是2.52×105J;
(3)金属块的比热容是0.42×103J。
25.(1)2.016×103J;(2)126J/(kg·℃)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
水吸收的热量2.016×103J。
(2)已知不计热损失,则
由得:铅的比热容
铅的比热容是。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2.016×103J;
(2)铅的比热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