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9:07:28

文档简介

19《皇帝的新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文体知识。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体知识。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欣赏下面几幅优美的图画,看看熟悉吗?(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二、课文讲授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有改动。《皇帝的新装》写于1837年,改编自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当时的丹麦,劳动人民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生活极为艰苦,而统治阶级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这篇童话将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他们的愚昧无知、虚荣腐败,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4.扫清字词障碍。
愚蠢 滑稽 陛下
赏赐 爵士 头衔
御聘 钦差 勋章
称职 称赞 炫耀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辨析词义: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呈报:报告(上级)。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二)感知课文
1.抓纲拎要,速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了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抓纲拎要,速读课文。阅读时注意思考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速读方法:寻找关键词句,全神贯注,从头到尾快速阅读课文,不回看,不指读。
思考:(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2)课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3)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提示:可在课文中圈点勾画。
学生快速阅读
提示: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尽量不说话,不干扰学生,给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句,以带动整体阅读。不指读、不回读。每分钟阅读最低不能少于400字。
检测速读效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回答之前的四个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新装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2)课文中依次出现了哪些人物?
皇帝、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随员、骑士、典礼官、内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小孩子。
(3)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请分别用以上人物的语言来回答。
骗子: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随员:美极了!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典礼官、内臣: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老百姓:真是漂亮!
小孩子: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着穿不存在的衣服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子揭穿谎言。
师总结:
复述故事内容的方法
熟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抓住主要内容。
认真准备,列出复述提纲,确定复述顺序。
发挥想象,按照记叙要素,合理扩充情节。
2.研读思考,梳理情节
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阅读时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围绕“骗”字,把这些人物分成三类,你会怎么分?
(2)梳理情节,用“骗子行骗”开头,依次理清情节。
(3)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1)①行骗的人:两个骗子;②说谎话的人:皇帝、各级官员、百姓;③说真话的人:小孩子。
(2)骗子行骗——群臣被骗——皇帝被骗——百姓被骗——小孩揭骗
师小结:我们发现,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课文写了一场骗局。
(3)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①“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不惜”“所有的钱”写出了皇帝爱新衣的程度,为自己穿新衣而不顾国计民生。开篇就让人们对这位皇帝的不称职和爱慕虚荣有所认识。同时,为下文骗子的得逞做铺垫。
②“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分外地美观”有什么作用?
这些短语与上段皇帝喜欢漂亮衣服相呼应。骗子投其所好,诱其上钩。
③“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为什么交代衣服“奇怪的特性”?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骗子抓住皇帝爱慕虚荣的特点,赋予新衣“奇怪的特性”,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
皇帝已经派了一位“诚实”的老大臣去察看织布的进程,又派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
为下文出现一个真正“诚实”的小孩子做铺垫。
④“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皇帝再次转动身子表明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表明皇帝为了让大家确信他能看见新装而故作姿态的情形,再现了皇帝愚蠢可鄙的嘴脸,而且与开头更衣室的情节相呼应。
⑤“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揭露真相,呼应前文两个不诚实的官员。
(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或不称职,也怕丢了王位。
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或不称职,更怕丢了乌纱帽。
老百姓:怕别人嘲笑自己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3.口头表达,复述故事
(1)交代活动任务、活动方式
师:我们已经梳理概括了具体的故事情节,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把整个故事复述一遍。复述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情节发展过程,自己讲给自己听,或者同桌之间你讲给我听、我讲给你听,或者四人一小组“开火车”讲故事,或者挑自己喜欢的情节比赛讲故事。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
(3)各组推选代表全班展示,集体点评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在走进作者,了解文体的基础上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在概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复述故事,训练乐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走进文本,想象情境,感受人物。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复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
3.完成课后练习。
119《皇帝的新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描写方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夸张想象,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描写方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想象,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童话一词是什么意思?是写给儿童的话吗?童话和成人有什么关系?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皇帝的新装》,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课文讲授
1.再读课文,复习回顾,回答下面问题。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
第①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
明确:(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
制装费用 兴趣爱好 换衣次数
(2)第①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作了有力的伏笔。
(3)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
他们掌握了皇帝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嗜好,又利用他们所做衣服的特性,既满足了皇帝爱慕虚荣的心理,又迎合了他自负、多疑的个性。所以才能够骗过皇帝。
2.分析皇帝的形象
师:我们再次阅读了《皇帝的新装》,讲述了这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呢? (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品赏第一个人物——皇帝。我们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第①段。
(生齐读第①段)
(1)从第①段中可看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虚荣、爱漂亮、昏庸愚蠢、不理朝政、穷奢极欲……
师:这个皇帝呀,军队里有多少士兵他不知道,城里来了两个骗子他倒是知道了,还美美地打起了如意算盘。同学们一起读下面这段话。
课件出示: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2)本文中的皇帝打起了这样的如意算盘,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如果你是皇帝,为检验臣民称不称职,你会用什么办法?
我认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会用积极纳谏的方法。
师:这个不称职的皇帝一心想着他的新衣服,在派出了两位诚实的官员去察看织新衣服的工作进展后,终于决定亲自去看看。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课件出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师:哪位同学来假想一下自己是文中的皇帝,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生美读,师点评,引导生揣摩皇帝的心理活动 ,指导生读出皇帝慌张忐忑的心理状态)
(3)从上面的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这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皇帝。
(4)眼见为实,如果皇帝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会怎么说?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师:可是这个皇帝却这么说:
课件出示: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生自由演读,读出夸张的语调)
(5)从上面的话可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这是一个口是心非的皇帝。
师:通过语言描写我们知道皇帝口中却这样说,这个不敢实事求是的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呢?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6)听到人们的议论,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你发现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没有。通过动作描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坚决不承认错误的皇帝,一个愚蠢得不可救药的皇帝,一个荒唐的皇帝。
师总结:人物刻画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而本文正是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自负而心虚,愚蠢而狡猾,昏庸而虚伪的皇帝。
3.生学“师法”,自选人物,合作品析
师:刚才,老师用串联的方式,美读了文中描写皇帝的精彩语段,品析了皇帝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这种学法,四人一小组,一组选择一个人物,合作品析。选择谁,我们就挑选关于这个人物的最精彩的语段来演读,合作评议其人物形象。
(1)学生分组,确定美读评议角色。
(2)学生美读精彩语段,合作品析。老师巡回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师:由小组推选一人先演读一处或几处精彩语段,再陈述你们组从这些语段里品赏到的人物形象。并以“一个怎样的的皇帝”“一群怎样的大臣”“一个怎样的骗子”“一个怎样的孩子”为句式,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证明。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4.这篇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夸张,想象
师讲解: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的修辞手法。
想象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具体事物加以夸大、幻想,创造出超现实的形象、情节,以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表现手法。
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夸张与想象的手法: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
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5.理解主旨
童话的最终目的是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那么,这部距今近两个世纪的童话对今天的我们还有教育意义吗?它仅仅教育的是儿童吗?
“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来说,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试题、虚荣、私心、面具、功利、世故、人性黑洞……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如果让你从这里写你的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请看老师的设计。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后面的衬裙多么美丽啊!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比较老师的结尾和课文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谁的结尾更好。
赞同安徒生的结尾,因为孩子们是天真的,是纯洁的,他们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不会像大人那么虚假。
赞同老师的结尾,因为小孩子也还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他也可能在伙伴中装得虚伪,大人在影响他们,成人世界的心态在污染他们。他们可能在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说假话。
学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安徒生:“我用我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总结手法
(1)清晰的脉络
全文以“新装”为叙事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着“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小孩揭骗”等情节来刻画人物,全文的情节发展脉络为“皇帝酷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2)极度的夸张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爱慕虚荣、穿新衣成癖的昏庸皇帝,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接下来老大臣和官员们的荒唐表现更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极度夸张的结果,让读者看到一个个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丑陋形象,同时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讽刺。
(3)奇特的想象
骗子设计的骗局,皇帝及众官员乃至百姓们的上当受骗,最后上演的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等,都体现了作者想象之奇特。作者通过这些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群丑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认识了皇帝大臣骗子的嘴脸,并且理解作者运用夸张想象的写作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懂得了童话对儿童和成人的教育意义。
四、课后作业
1.请你用你的声音把这个故事用你的方式讲给你的父母听,并能和他们一起分享交流童话学习心得。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童话常用的手法:夸张 想象
童话的意义:教育儿童和成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