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数学课要求: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记录。
2.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开动脑筋,做好笔记。
3.作业独立思考完成。欢迎你来数学世界探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翻到第一章的导入图,
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
并把你所看到的告诉大家. 宇宙之大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太阳(恒星)、九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它天体的总和不到太阳的0.2%.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使其它天体绕太阳公转,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粒子之微一个水分子的直径约为2.8 x10-10米?DNA--生命的分子火箭之速中国现代火箭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40多年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仿制入手,在成功研制战略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三个系列八种运载火箭.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300公斤到11000公斤,最大可达13600公斤,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1500公斤到5000公斤.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到处都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 1.1 与数学交朋友一 . 数学伴我们成长
在你呱呱落地降临入世的第一天,医生就要检测一下你的各项健康指标,为你量量身体的长度,称称你的体重,这些都与数和量有关,这就是数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随时随地都在接触数学。你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数数;1,2,3…… 学习画三角形、方块和圆;用剪刀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或者用纸折出小鸟、小船等各种形状的玩具;到商店去购买你喜欢吃的各种食品……
我们还认识了 你进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你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是数学.懂得了初步的数学语言,知道了整数和分数;学会了加、减、乘、除.。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眼,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看卡片算年龄 卡片1卡片2卡片3卡片4卡片5卡片6返回3这些卡片是利用二进制排出来的。 一个 正整数总能表示成2的不同方幂的和。
例如:25=16+8+1=
∴25用二进制表示的形式是
25=11001(2)??? 2、在大自然中,有很多与数学有关的现象,有的已经被科学家发现,也有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成为了种种自然之谜;这也需要我们认真学好数学。 交流反思1、数学无处不在,处处需要数学知识,数学能使人更聪明,所以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刻苦地学好数学知识. 思考:1.收集地砖的图案,怎样拼起来的?
2. 找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或表.作业:
1:作业本(一)P1
2:预习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华东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课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衔接内容,它主要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2、教材编写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充分考虑了小学与初中的过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首先,通过由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围棋棋盘等实例入手引入数学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 2 ×2,3 ×3,4 ×4,……n ×n方格中有多少个正方形,由特殊到一般,观察数学规律。
其次,通过对3 ×3方格中放入1到9这9个自然数,使其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出规律,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本课重点:
1)体验解数学问题的过程是观察、猜测、试验、类比、论证的探索过程。
2)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课难点:
从具体问题入手,根据若干个特殊例子所呈现的规律去寻找一般性的规律。
3、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为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方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在尝试中善于发现、探求规律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模型予以解决。)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具体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充满趣味性的。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是严谨的,但其方法是灵活的。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规律性比较强的问题较少,因此,在教学时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题目,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尝试、组织交流。同时,注意铺垫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试验,培养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的艰辛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正确态度。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价值与数学文化的认识。)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数学情景,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掌握数学规律和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2、学习方法和技巧
(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呈现的3 ×3方格图案,让学生去充分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出有多少个正方形。并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并归纳出一般结论,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分类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关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们更要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探究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四、教学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本课采用发现、探索、启发式教学法。
1、创设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
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生活中的 围棋盘、铺设的正方形地砖等引入本课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与本课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情入景,尽情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2、自主探究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究中哮等比例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发现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猜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的本质。)
五、教学程序1、课前准备 (教师:投影仪、多媒体、趣味性较强的数学题及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如围棋盘、铺设的正方形地砖图片等。 学生:预习、阅读课后的补充资料—“幻 方”,初步了解它的方法。)2、设计思路
(合理创设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规律——拓展思维训练。)
3、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景2)引导学生探究 谢谢大家!
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