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考 作文《爱国立志》导写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备考 作文《爱国立志》导写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9: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爱国立志》导写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每年的9月18日这一天,中华大地上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尖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天际,沉重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警报为历史而鸣,为和平而响。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今日之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居安仍要思危,盛世更需警钟。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2周年,在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安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你,有怎样的触动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共五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句为第一层,可以概括为“九一八”警报声每年都要响起;其余为第二层,可以概括为“九一八”警报声响起的意义。“沉重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可以理解为警报声让人们时刻警醒。“警报为历史而鸣,为和平而响”可以理解为警报声让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拒绝遗忘、铭记苦难”说的是警报对于历史的意义,让人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说的是警报对于未来的意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最后两句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写作时要强调“九一八”对今日中国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2周年,在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为写作设置了时间情境;“安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你”为写作设置了空间情境,能够“安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自然是与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英雄抗战,才有了我们今日和平安定的日常。这些内容,要在文中呈现出来。
行文时可以从回顾历史入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重点论述“九一八”对于中国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意义。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对“九一八”的意义用分论点的形式分条呈现。
【立意】
1.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2.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佳作展示:
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
时间可以抚平创伤,却无法抹去记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火。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在这场战争中,3500万中华同胞伤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侵略者永远定格在这黑暗的一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92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在历史回响中砥砺前行。
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就是要时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成绩举世瞩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各种风险和挑战相互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高度的忧患意识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就是要时刻铭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李希仲“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从黄大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到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古往今来,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以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报效祖国,但是却可以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个人之进步推动国家之复兴。
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就是要时刻铭记“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新冠肺炎疫情也提醒着人们非传统安全对全人类的真实威胁。向往和平、珍视和平、共创和平,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期盼。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我们更加珍视革命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和平,更加坚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让“九一八”的教训昭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强国之路、和平之路,“复兴号”巨轮才能在披荆斩棘中行稳致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早日实现。
勿忘“九一八”,在铭记历史中矢志复兴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熔铸着“血与火”的历史印记,抹不去“悲与痛”的人民记忆,昭示着“战与和”的辩证方向,呼唤着“强与兴”的时代担当。
面对沦陷、奴役、殖民的历史场景,无不感慨于抗日战士修密营、打游击的曲折战线;对日作战10万余次,消灭侵略者约18万人……无不惊叹于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向同行的斗争智慧。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赵尚志等革命先烈以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冲锋姿态,见证着抵御外侮、凤凰涅槃的重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中华儿女在悲愤伤痛中汲取着“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的历史教训,在“和平来之不易”的广泛共识中踏上复兴之路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牢记战争教训,昂扬斗争精神,在苦难中熔铸“中国面孔”。铁证如山,历史不容篡改;苦痛如炬,历史更不容忘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沉淀下的宝贵镜鉴,真实记录着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熔铸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告诫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要在尊重历史、珍视历史、铭记历史中涵养抗战精神,沿着“爱国、报国、强国”的奋斗轨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中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录片、电教片等载体开展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把握历史规律、塑造民族精神,汲取斗争经验、增长斗争本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担当、履职、尽责。越是艰险越向前,要把斗争中的思想障碍、奋进中的实际困难当作成长成才的必备“养料”,始终秉持对历史、对未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读史、知史、用史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播种传递希望,烈火锻造真金,在考验中当好“迎春使者”。安不忘危,兴不忘忧,这是中华儿女在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的“制胜法宝”,是在奋斗历程上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行动指南”。决不能自甘落后、不思进取,决不能一味地避让退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得到百姓广泛拥护,迎来光明前景。要坚定“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理想信念,高擎“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历史使命,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保持信心十足、斗志坚毅,争做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接棒者”“攻坚者”。要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中把握历史新机遇,在总结和反思中获取运用实战经验,孕育改革创新、自我革命的憧憬和希望,逆境先行、浴火淬炼,真正锻造成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烈火真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赓续传承中昂首阔步、走在前列,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育新机、开新局,做勇立民心、永立时代的“弄潮儿”。
矢志团结奋进,携手共创繁荣,在发展中筑造“和平堡垒”。以史为鉴,警示未来,唯有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才能开创未来、赢得未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九一八事变”留下的不仅是国耻之痛,更是沉淀升华的“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教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食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文明素材。要运用科学、法治、历史思维研判国内国际发展大局,以“和平巨人”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展大国外交,在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维护国家秩序,贡献全球发展,成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繁荣的最有力保障。要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复制”、不“输出”任何中国模式,在战略对接、国际对话、品牌项目、孵化基地等建设中拓展合作示范“朋友圈”,促进全球伙伴关系更加和谐、有序、稳定。要筑牢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共同基础,坚持包容普惠、创新引领开放经济和数字经济,在公平导向中同舟共济、释放动能,以共赢为目标协同发力、携手同行,在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可持续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勿忘“九一八”,吾辈当自强。让我们在缅怀先烈中昂扬斗志精神,警醒后世时刻牢记“落后挨打”训诫,矢志艰苦奋斗、逐梦理想前行,奋力开启多难兴邦、共克时艰的复兴之路。
勿忘九一八 整装再出发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92年不短,我们端起历史的望远镜能够更清晰地回望,获得更深沉的思考;92年不长,九一八就像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坐标,发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警示。
九一八,这是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炮轰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历史在这里沉思:七八百人的侵略者何以只用几个小时便占领了7000多人驻守的北大营?貌似固若金汤的沈阳城何以一夜陷落?远大于日本本土的广袤东北,何以几个月后就落入敌手?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怕挨打也会挨打,不抵抗会被痛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衰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国难当头,大敌当前,“攘外必先安内”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不抵抗政策”等同于开门揖盗,酿成了奇耻大辱,造成了国家难以估量的深重灾难。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启了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92年过去了,中华大地上,抗战的烽火硝烟早已不在,但九一八作为心头抹不去绕不开的一道伤疤,中国人民永世不忘,永远铭记。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书写。在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际,中国人民有骨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望九一八,就是要树立历史思维,牢记历史警示,获得历史智慧,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又是一年九一八,
“慰安妇”受害者何时等来道歉?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在中华大地犯下严重罪行,其中就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国家犯罪行为——“慰安妇”制度。
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这一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根据文献和调查,有数十万各国的妇女遭受非人迫害,这是百年来世界女性历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忆。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调查,截至2023年9月18日,中国大陆在世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仅剩下10位。她们也已经风烛残年、日渐凋零。然而,日本政府至今仍没有就“慰安妇”问题向世界和受害者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谢罪,不承认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国家责任,始终否认“强迫性”,他们的“战术”就是一个字——“拖”!日本投降70多年来,日方不仅不正视和反省这一罪行,反而以各种形式的软硬暴力向相关方面施压,企图抹杀历史真相,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
日本文部科学省还批准出版社要求修改或删除教科书中“慰安妇”相关表述的申请,同意把“随军慰安妇”改为“慰安妇”,把“强制带走”改为“强制动员”或“征用”。这是试图洗白日本战争罪行。日方肆意涂改教科书,就是想自欺欺人、掩盖罪责,淡化乃至扭曲这段历史记忆。
某些日本政客平常在小礼小节上点头哈腰,表面谦恭,在大是大非面前却顽固地站在历史错误一边,这只会让表面的礼貌显得更加苍白、虚伪和做作。妄图通过拖延的方式回避曾经犯下的罪恶,暴露的是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感的严重缺失,这只会让其丧失直面历史、寻求宽恕的机会,其孽债不会因此变少,反而会越积越多。
桩桩惨案,昭昭青史,不容日方抵赖。如今,捍卫历史真相、维护国际正义的力量正在不断积聚。世界各地关于“慰安妇”的史料不断被公之于众,反映“慰安妇”问题的影片不断涌现,“慰安妇”纪念雕像在多国设立。
对受害者污名化、让肇事者逍遥法外,都是对受害者的再次加害。日本政府应老老实实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端正态度,妥善处理强征“慰安妇”等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会继续以实际行动正告日方,中国不会让事实尘封,更不会让历史模糊。昨日如此,今朝亦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爆发。广大青年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这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诗。
②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暴发,无数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班上准备以“走好自己的青春路”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这个话题,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鸿鹄之志,助国家昌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立鸿鹄之志,助国家昌盛”。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有所作为,更当立鸿鹄之志,助国之昌盛。
同学们,立鸿鹄之志,成大事业,是我们青年人价值取向永恒的银白底色。
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只为将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心系国家安危,以助力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为己任。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他们的未来,更是我们当代青年、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吾辈自当立鸿鹄之志,埋头赶路,助力国家昌盛。
同学们,立鸿鹄之志,志在四方,是我们广大青年奋斗拼搏不变的赤红基调。
且看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步入清华大学数学系;陈景润立志成才,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他们为祖国数学学科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热。还有帮贫困女孩圆梦的张桂梅校长,第一时间进驻武汉、为疫苗研发“白头”的陈薇院士,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周承钰,以一身精湛的数控操作加工技艺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保驾护航、潜心钻研技术的大国工匠韩利萍……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青年人应当修行正道,心系众生,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时代的发展中一展抱负。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同学们,立鸿鹄之志,九死不悔,是青年人实现志向璀璨的亮金标志。
汗青之上,中国从来不缺丹心报国的英雄志士。这是文化,是榜样对后人的激励。我们的青春之歌是爱国激情,是天下担当。疫情当前,原来的“95后”已经长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怀揣激情和使命,用责任和热血披荆斩棘,“这次换我来”已经成了最动听的语言;疫情当前,不顾自身安危毅然逆行,他们用行动证明最美丽的青春是以身许国,身处教室中的我们也当有此血性与豪情,立志护卫这一方山河无恙。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们青年在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应拿出十二分的热忱,不忘初心,不怕牺牲,携手共铸一个崭新、明亮的天地,助力祖国昌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我们正处于青春时期,有着来自生命本性的冲劲。将国家命运与自身未来相结合,是我们的责任;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不负青春,强我国家,是我们的方向。
愿我们青年人在青春之路上都能够追寻本心,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青春之椽笔,书盛世之华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