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白鹭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6.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课标 分解 学生学什么?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学到什么程度? 1.“了解”是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体会”是指能借助关键语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3.“初步领悟”是指反复朗读语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怎么学?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词语情境填空等方法,学生自主识字,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独立地写出本课会写的字词,并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引导进入情境等方法,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通过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通过借助画面及列结构图的形式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材 分析 地位:《白鹭》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万物有灵”。编排的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意在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是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本文语言很有特色,短句、凝练的词语和变化的句式让文章富有节奏和韵味,是一篇提高学生审美品鉴能力的好文。 内容:课文通过对白鹭“适宜”的“色素和身段”的描写,以及对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清晨在树枝头瞭望、黄昏时分在水面低飞三幅画面的勾勒,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和不同场景中的美,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重点: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学情 分析 已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本课课后题引导学生品味表现事物特点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具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基础,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体会作者在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能力。 困难和障碍:学生对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 突破措施: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
教学 目标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词语情境填空等方法,学生自主识字,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教师对易错字重点指导,学生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独立地写出本课会写“宜、鹤”等10个字,“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并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引导进入情境等方法,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通过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通过借助画面及列结构图的形式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方法认读生字词,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完成词语情境填空,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向目标1) 2.结合课后第一题,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再找出白鹭的外形美,想象画面。(指向目标2) 3.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尝试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反复朗读语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指向目标3) 4.通过关键语句、借助画面及列结构图的形式,梳理课文整体思路,自由练习,同桌互相背诵,达到背诵全文的目的,并将喜欢的段落认真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指向目标4)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词语情境填空等方法,学生自主识字,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教师对易错字重点指导,学生能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独立地写出本课会写“宜、鹤”等10个字,“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并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方法认读生字词,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完成词语情境填空,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向目标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导读引领,进入新课 (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 1.自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习作要求分别是什么。 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习作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带着目标学习今天的课文,更明确、更清晰。 2.谈话引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 这描写的是——白鹭,课前同学们查找了关于白鹭的相关资料,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知道吗?白鹭在中国文人墨客的笔下,可是经常入诗入画的呢。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白鹭的诗句呢? 预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 杜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 张志和 美丽的荷塘边,一群鹭鸶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多么美的画面的啊!今天我们一起追随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的脚步,去感受白鹭的优美。 (二)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郭沫若的资料,相互补充。 2.教师介绍作者,出示课件,学生补充笔记。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等;历史剧《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白鹭》是《丁东草》三章(丁东、白鹭、石榴)中的一章,最初发表于1943年2月《文艺生活》第三、第四期,后收入小说散文集《波》中。 (三)检查预习,生词认读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认读的情况。 学生自主识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等方法,教师重点指导“鹭”“嗜”“嫌”“嵌”。 (2)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嗜好:特别爱好。 蓑毛:像蓑衣草一样的羽毛。也叫蓑羽。 镜匣:盛妇女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长喙:长嘴。 (3)课件出示词语,齐读。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熟字识字、词语情境填空等方法,学生自主识字,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独立地书写字词,并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环 节 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外形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环 节 三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白鹭的美 请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鹭的语句,从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预设:“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首尾呼应,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再来美美地读这篇课文吧!(配乐朗读)
作业 设计 1.大声朗读,读熟这篇课文; 2.将本课生字、词语认真抄写一遍并听写。
板书 设计 白鹭 外形 觅食 栖息 飞行 喜爱白鹭 一首精巧的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引导进入情境等方法,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通过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3.通过借助画面及列结构图的形式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后第一题,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再找出白鹭的外形美,想象画面。(指向目标2) 2.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尝试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反复朗读语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指向目标3) 3.通过关键语句、借助画面及列结构图的形式,梳理课文整体思路,自由练习,同桌互相背诵,达到背诵全文的目的,并将喜欢的段落认真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指向目标4)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一:词语情境填空。 lù yí hè 白( )外形一切都很适( ),白( )不及它, xián xiá 太大而( )生硬。田的太小像镜( ),它垂钓的样子像 qiàn kuàng shào 一幅( )在玻璃( )的画;它枝头闲立像是在望( ); ēn yùn 它空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 )惠。它就是一首( ) 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用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白鹭,在他的眼里,白鹭就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正确完成词语情境填空。
环 节 二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1.自由朗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预设:从第2~5自然段,感受到白鹭的形体美、颜色美。 从第6~8自然段,感受到白鹭在田间钓鱼、独立枝头、黄昏低飞时的美。) 2. 带着对白鹭美的初步体会,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围绕“适宜”,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1. 快速阅读第2~5自然段,思考:白鹭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预设:外形很美,美在色素配合及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2. 默读课文,在表现白鹭“适宜”的语句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 3.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观点。 小组交流时,注意尊重不同见解,最后梳理、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 4. 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1)白鹭的美,美在它的身段很适宜。 这里写白鹭,却提到了白鹤、朱鹭和苍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作者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作对比,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和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了”,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鹭的身段大小适宜而又美好。) (2)白鹭的美,美在它的色素配合很适宜。 引导学生抓住“雪白”“铁色”“青色”等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鹭颜色的美。 (3)白鹭的美,美在“适宜”得无可挑剔。 出示:“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引导学生抓住“嫌”“一分”“一忽”,理解意思,体会白鹭“适宜”得无可挑剔,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拓展阅读:丛书《登徒子好色赋(节选)》“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5. 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注意节奏,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结合课后第一题,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再找出白鹭的外形美,想象画面。
环 节 三 四、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1. 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样起名字的理由。 2. 小组讨论交流,提醒合理控制发言时间,并能尊重不同的见解。 3.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学生的想象各不相同,所起的名字也不一样,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预设:(1)第6自然段:水田钓鱼(水田闲钓)。 ①为什么不说白鹭“叼鱼”“捉鱼”而说“钓鱼”?从“钓”这个字中,你体会到什么?透过画面,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带着你的感受,读出白鹭的悠闲、惬意以及画面的优美。 (2)第7自然段:枝头闲立(清晨望哨)。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白鹭,你在做什么,想什么?透过这幅画面,你又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3)第8自然段:空中低飞(黄昏低飞)。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悠然和快乐之情。 4. 整体朗读第6~8自然段,读出心中美的感受。 五、回归整体,朗读背诵 1. 朗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作者对白鹭如诗般美的赞叹。 2.感悟并提炼作者借白鹭抒发感情的方法。作者郭沫若先生借助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空中低飞这三幅韵味十足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 背诵积累。 (1)方法提示。 出示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练习背诵。 也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画面练习背诵。 列出文章结构图,借助图例背诵全文。 (2)自由练习,同桌互相背诵,全班背诵。 六、整合阅读,拓展提升 1.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图书五上1《生灵有情》中的《白蝴蝶之恋》,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白蝴蝶的哪几个画面,请给每个画面起一个名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汇报交流: 预设:(1)本文是从白蝴蝶的(虚弱无力),(勇气非凡),(缓缓蠕动)和(展翅飞翔)四个画面来抒发情感的。 (2)作者通过对一只受伤的小蝴蝶前后的描述和“我”对它的怜悯、救助,热情歌颂了小蝴蝶顽强求生的精神。 3.总结归纳:借物抒情 对比 七、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根据板书,回顾本课所学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反复朗读语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通过关键语句、借助画面及列结构图的形式,梳理课文整体思路,自由练习,同桌互相背诵,达到背诵全文的目的,并将喜欢的段落认真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扩展延伸,运用方法,达到掌握。
作业 设计 1.继续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推荐阅读图书1《小黑》,进一步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运用对比表达情感的方法。
板书 设计 色素 外形美 对比 白鹭 身段 喜爱、赞美 不同场景的美 水田钓鱼 枝头闲立 借物抒情 空中低飞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