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7: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桂花雨 课时安排 2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课标 分解 学什么: 1、认识“第、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1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学到什么程度: “体会”是指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内心的感受,并在朗读中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了解”是指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的主要内容,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怎么学: 通过查词典、资料,结合上下文认识生字。 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圈画关键词句、借助关键语句和相关资料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材 分析 地位:《桂花雨》选自五上第一单元,主题是“生灵有情”,编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桂花雨》以事物为线索,寓情于场景之中。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通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内容:《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
学情 分析 已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四下第一单元已经学过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一单元《白鹭》寓情于物,重点描写了事物的样子、形态;《落花生》寓理于物,以小见大; 困难和障碍:“初步”一词要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宜在阅读和表达目标上拔高要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能够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不要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概念硬性灌输给学生。“收桂花”“摇桂花”这样的情景与孩子们的生活脱节,不便理解,准确理解和切身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距离的、有难度的、容易虚化甚至将感情强加给学生。 突破措施: 一是让学生阅读中圈画关键词语、句子体会情感。 二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 目标 1、认识“第、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1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听写并检查生字词 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认为到底哪里的桂花香,结合相关语句说明你的理由。” 圈画关键语句,感受母亲心中桂花的香,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故乡桂花的热爱。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第、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1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重难点 1、听写并检查生字词 2、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美丽的白鹭,知道了父亲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今天我们学习《桂花雨》。 能说出白鹭和落花生两课的大致内容。 ★★
环 节 二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查字典注音。理解难懂的词语 桂花 梅花 木兰花 香飘十里 摇落 挑捡 几大箩 满头满身 泡茶 糕饼 老婆婆 指指点点 圈画生字词注音并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会读PPT上出示的词语。 ★★
环 节 三 1、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赏桂花 摇桂花 忆桂花 生自读,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运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
作业 设计 生字词一字组两个词语,默写。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故乡桂花的喜爱之情。并搜集作者琦君相关的资料。
板书 设计 3桂花雨 赏桂花 摇桂花 忆桂花
教学 反思
第 2 课时
教学 目标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认为到底哪里的桂花香,结合相关语句说明你的理由。” 2、母亲为什么偏要说自己家的桂花香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能读出对家乡桂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1、回顾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琦君笔下的桂花,知道了桂花给作者带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 能说出赏桂花、摇桂花、忆桂花。★★
环 节 二 1.“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认为到底哪里的桂花香,结合相关语句说明你的理由。”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到底哪里的桂花香?”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得出结论:事实上,杭州的桂花确实比故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3、母亲为什么偏要说自己家的桂花香呢?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预设:这是母亲家里的树,她为树担心过,桂花树馈赠过她香甜的桂花,馈赠过她的孩子摇花乐,她喝过桂花茶,吃过桂花糕点,还送给邻居。 师总结:桂花树,不仅是长在院子里的树,更是长在母亲居住故乡时所有生命岁月里的树,桂花里藏着人的各种活动各种情绪,是对家乡最香甜的记忆。母亲正是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了桂花里。 圈画关键语句,比较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得出结论:杭州的桂花确实比故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能结合文中语句,找出并感受到桂花给母亲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是她对家乡最甜的记忆。 ★★★
环 节 三 1、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读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补充资料并交流琦君的生平 琦君出生在温州,12岁跟着父母一起到了杭州,33岁到了台湾,一直到垂暮之年2002年才回到了温州。这篇文章是她60岁左右的时候在台湾写的。 圈画关键语句,感受母亲心中桂花的香,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故乡桂花的热爱。 ★★★★ 借助资料体会琦君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
作业 设计 1、尝试着回忆离家的感受,借助某种事物,抒发你对家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2、读琦君的文章《春酒》体会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 设计 3桂花雨 故乡的桂花 回忆 热爱 思念 寄托 杭州的桂花 香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