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同步练习
填空题
1.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
采采:______ 芣苡(______):______ 有:______ 掇(_____):______
捋(_____):____ 袺(______):______ 襭(____):______
二、单选题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作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A. ①⑤③④② 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④①③⑤ D. ①③⑤②④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②④①⑥⑤③ C. ①⑥②⑤③④ D. ③④①⑤②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采芣苢,薄言 掇之 掇:拾取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 存:存在
B. 少无适俗 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韵 烟涛微茫 信难求 信:确实
C. 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赢得仓皇北 顾 顾:顾虑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指点:评论 秋月春风 等闲度 等闲:平常
6. 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C.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 《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7. 下面对《芣苢》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表现了当时人们采芣莒时虽然劳苦但又充满乐趣的场面。
B.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C. 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很单调的重叠,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 诗歌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8.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 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 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 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9.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0. 古诗阅读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从题中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两项( )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第三、五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在意义上与前句没有变化。
E、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前人读这首诗时认为,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11. 下列对《芣苢》《插秧歌》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芣苢》一诗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正是在这种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但读者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
B. 《插秧歌》一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
C.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中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这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D. 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复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委婉含蓄,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⑥之。
【注】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可食。②薄、言:都是 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捋(luō):成把地握取。⑤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⑥襭(xié):把衣襟 掖在腰带间装物。
(1)《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______。请默写出《诗经 卫风 氓》中使用这一手法描写女子思念氓的句子:“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请简要描述这一过程,并说说这种过程在诗中是 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在《采薇》的前三章中也有使用。请结合《采薇》的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采薇(节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四、现代文阅读
《诗经》既是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又是一个果蔬飘香的菜园子。《诗经》中的蔬菜种类繁多,水生、陆生、藤本、草本,这些蔬菜的意象,或平铺直叙,或譬喻象征,或托物起兴,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诗经》中的蔬菜很多,至少有30种以上,有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田字菜、冬葵、香蒲、水芹等等,光是蒿类,就有白蒿、青蒿、蒌蒿、牡蒿等,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如苦菜、冬葵、荠菜、水芹、莼菜等等。其余蔬菜味道不甚美。诗经时代采择蔬菜多以野生植物为主,所以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诗经》中也有一些颇有贵族气的蔬菜,如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大约在那个时代已经广为种植了。
《诗经》最早出现的是“荇菜”,这是种水生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 周南 关雎》)。“关雎”为“风”之始,自古解“诗”者千万,儒生七嘴八舌,都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以“荇菜”的流动无方,喻淑女之难求,让这道味美的菜成了陪衬,忽略了本身的食用价值。荇菜今名“杏菜”,又名“金莲儿”,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沉入水中,性近于荷花,花开时常弥覆顷亩,在太阳下泛光如金,黄灼灼小花,一看便惹人喜爱。茎与叶皆柔软滑嫩,加米煮羹,乃江南一道名菜。
川渝一带盛行“烫火锅”,素菜中最受青睐的就是豌豆苗。豌豆苗的祖先是一种唤作“薇”的植物,即野生的豌豆苗。《诗经 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葱绿的豌豆苗,既是饭桌上美味的食物,又成为寄托相思的精神食粮。去采豌豆苗的过程,做登山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见自己的心上人,所以《诗经 召南 草虫》有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卷耳作为北方山石上一种伏地而生的植物,采幼苗嫩叶炒熟,滑而少味,而作蔬菜味不甚美,应是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年岁歉收时的救荒食草。采择卷耳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采采”动词叠加,既充满口语色彩,又音韵极美,采卷耳变成了类似于采花扑蝶一样的审美活动。
水芹是自古食用的一种重要蔬菜,如《诗经 鲁颂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经 小雅 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可见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后《吕氏春秋》称“云梦之芹”是菜中的极品,现在我国中部南部栽培较多,尤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最。在江苏,水芹还被称为“路路通”,常作为春节期间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
《诗经 周南 芣苢》篇中,妇女采集芣苢(车前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古人采其嫩叶及幼苗作菜蔬,是极普遍的救荒本草。此外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有极强的药用价值,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
《诗经》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阅读《诗经》中的句子,仿佛看见阳光下一棵棵蔬菜在园子里随风摇曳。
(高智《 <诗经>里的菜园子》,有删改)
1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蔬菜种类繁多,作为诗歌意象,抒发先民的意念和情感,表达他们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B. 诗经时代采择的蔬菜多为野生植物,一些野菜带有特殊气味,不适合直接进食,多作为穷年灾月的救荒本草。
C. 《诗经》中蔬菜至少有30种,如苍耳、野豌豆、蕨、荠菜、车前草等,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D. 萝卜、芫菁、莲藕、韭菜等颇有些贵族气的蔬菜也出现在在《诗经》中,但是否已经广为种植尚无定论。
1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自古以来的解“诗”者和儒生把“荇菜”当成“起兴”的道具,却忽略了荇菜的食用价值。
B. 生长于北方的卷耳,其味不甚美,所以只能作为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在年岁歉收时救荒。
C. 《诗经·采薇》中的“薇”是野生的豌豆苗,而豌豆苗是川渝一带人吃“烫火锅”时最喜爱的素菜。
D. 荇菜今名“杏菜”,其花金黄惹人喜爱,其茎与叶可成为一道江南名菜的食材。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前草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食用车前草可以帮助女子怀孕生子,且可治疗难产,这是百姓通过实践得出的朴素医学经验。
B. 《诗经》中有不少关于采择蔬菜的描写,有的采择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C. 通过《泮水》和《采菽》可以推断,水芹在诗经时代已经广为种植,成为一种重要蔬菜。时至今日,水芹仍有种植。
D. 《采薇》和《虫草》借“薇”寄托相思,前者是借“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借“采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想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采而又采 fú yǐ 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取也 duō 拾取 luō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jié 用衣襟兜东西 xié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字字音和词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考生应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已经学过的课文写出答案,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误读的字形、词语,书写时注意标号音调,标准位置。本题易错字音有:芣苡 fú yǐ,捋luō,袺jié,襭xié。
2.【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解答】
D《诗经》中不都是四言诗,也并不是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通读语段,可知第一空应填的句子与“但”前面的语句为转折关系,故①句应为首句。由⑤中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及第三空后的句子可知第三空应填⑤句。由③句内容与⑤句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可推知第二空应填③句。②句与“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一句联系紧密,故第四空填②句,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说明,可作为尾句。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⑤②④。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解答】
语段围绕的核心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六句话依次对《诗经》进行了介绍,根据横线后的内容,首先确定⑥放在最后,排除BC;根据时间顺序,③④间具有因果关系,③在前,④在后,排除A。
故选D。
5.【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实词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
【解答】
A项,存:问候、探望。故A错误。
B项,韵:情致。故B错误。
C项,顾:回头看。故C错误。
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解答】
B“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剥削”错误,于文无据。故B错误。
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虽然劳苦”错误,诗中表现的尽是欢乐,没有劳苦。
8~9.【答案】A、【参考答案】通过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比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而诗歌开篇就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即采芣苢,并未由“他物”引出,所以不是“比兴”手法。
故选A。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题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的,诗歌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10.【答案】(1)AD
(2)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乐的劳动景象。
【解析】(1)A.“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本诗开篇就直接写“芣苢”,没有用他物起兴;D.“在意义上与前句没有变化”错误,“采”“掇”“袺”“襭”“捋”等动词的变化,表现出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这首诗歌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据此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核心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相关要素。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11.【答案】D
【解析】“委婉含蓄”错,《插秧歌》一诗用语浅显直白
12.【答案】(1)赋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2)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一把一把捋下来。提起表襟兜起来。掖起衣襟兜回来。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表达效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解析】(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根据诗歌的意思,应是运用了“赋”的手法。第二问要重点抓住“描写女子思念氓”这个关键点。
(2)首先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描述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通过描述,不难看出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是通过动词表现出来的。
(3)做此题前,要认真阅读《采薇》,《采薇》一课,是教材所讲,重章叠句的手法及其效果应是讲课的重点,所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作答即可。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13~15.【答案】C、B、A
【解析】1. C.偷换主语,原文是“大多数蔬菜清香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故选C。
2. B.“所以只能作为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在年岁歉收时救荒”错,原文是“或许只是穷苦人家的菜蔬,或在年岁歉收时的救荒食草。”
故选B。
3. A.“车前草有极强的药用价值”错,原文是“民间以为食此草可怀孕生子”;“通过实践得出的朴素医学经验”错,原文是“也是朴素的种族繁衍观念的体现”,未说它符合医学。
故选A。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