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气圈和大气运动 (导学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气圈和大气运动 (导学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9 17:33:23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 大气圈和大气运动
第3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区域认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特征,认识不同区域对流层厚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过程的分析,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地理实践力:在理解热力环流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尝试设计小实验验证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人地协调观:联系大气的组成及热力环流、风等不同层次的大气运动,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通过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地理现象认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三、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相关概念
(1)风: ;
(2)风向: ;
(3)风力: ;
2、影响风的作用力(写出个作用力对风有怎样的影响)
(1)风水平气压梯度力: ;
(2)地转偏向力: ;
(3)摩擦力: ;
3、风的形成原因: ;
4、高空风与近地面风
(1)高空风:风向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可偏至⑧      。
(2)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⑨    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⑩      。
合作探究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材料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的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
1、风的形成受哪些力的影响
2、“过江千尺浪”说明风力较大,影响风力大小因素有哪些?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3、为什么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上大
合作探究2:影响风的作用力
材料
下面为某地近地面大气的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无④,则与等压线平行的是箭头________(填序号)。
(2)近地面的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3)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合作探究3:风向的判断
材料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请在图中画出乙、丙、丁三地的风向,并总结在等压线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水平气压梯度力 B.F2——摩擦力
C.F3——风向 D.F4——地转偏向力
2.图中( )
A.风向受四个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F2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C.F3与F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F4为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各地,水平气压梯度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图中②处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图示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南风 D.西南风
2.若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等压线(单位:hPa)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②(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 大气圈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 热力环流
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区域认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特征,认识不同区域对流层厚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过程的分析,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地理实践力:在理解热力环流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尝试设计小实验验证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人地协调观:联系大气的组成及热力环流、风等不同层次的大气运动,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通过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地理现象认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三、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1、形成
地点 热力情况 大气运动情况
A地 受热较多 近地面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①   
高空 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入,空气密度相对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②   
B、C两地 受热较少 近地面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高空 空气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低气压
大气运动 近地面 空气从气压较高的B、C两地流向A地
高空 从气压较高的A地上空流向气压较低的B、C两地上空
结果 形成③     
 2、特点:④
合作探究1:热力环流——城市风
材料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量大,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热传导率很高的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2 ℃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1、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2、请总结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影响因素。
3、请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解释其形成过程。
合作探究2:热力环流——山谷风
材料一 下图为两老翁的居住地示意图,有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老翁到县衙后同样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县太爷不思其解感到很茫然……
材料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阅读材料一,分别画出白天和夜间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热力环流,并对文中说法给出合理解释。
2、结合材料二,思考巴蜀地区为何多夜雨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山谷内能否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
合作探究3:热力环流——海陆风
材料 海陆风是一种出现在海岸附近的中尺度局地环流。这一现象从赤道到极地都存在,往往出现于背景风较弱的晴天。受海陆风影响的海岸线地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海陆风环流出现期间,沿岸近地面常会出现大气污染物浓度高值区。辽东湾西海岸是海陆风的频发区。下图为葫芦岛站位置示意图。
1.在图中用“→”画出葫芦岛站的海风风向。
2.分析海陆风出现期间,葫芦岛站海岸地带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原因。
2017年9月8日,在俄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据此完成1-2题。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B.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C.便于采光 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2.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中央为上升气流
C.从水池流向四周 D.四周为上升气流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孔明灯的叙述,不正确是(  )。
A.最好在晴朗的夜晚放飞
B.靠风飞上天空
C.最好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
D.在古代多用于军事方面
4.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为了(  )。
①集聚热气利于上升 ②防止大风吹灭烛火 ③集聚氧气帮助燃烧 ④上大下小形态可爱
“阳伞效应”指下图为某地一鱼塘,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鱼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回答 1-2题。
1.晴天的中午有徐徐东风吹来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处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反映出(  )。
①时间是夜晚 ②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甲地附近夜雨较多,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高,气流呈快速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低,近地面水汽快速冷凝
C.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D
6.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 大气圈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区域认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特征,认识不同区域对流层厚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过程的分析,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地理实践力:在理解热力环流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尝试设计小实验验证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人地协调观:联系大气的组成及热力环流、风等不同层次的大气运动,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通过温室效应、城市热岛等地理现象认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一、大气圈的组成
1.大气圈的组成
(1)概念: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被称为大气圈。
(2)低层大气的组成
a.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①      。
b.②    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两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③    。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④    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大气中含量次多的成分,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⑤    的物质。
(3)二氧化碳:含量很少,绿色植物进行⑥     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4)⑦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5)水汽:成云致雨的⑧      。
(6)尘埃:一方面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反射⑨      、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还有利于促进⑩    的形成。
3.大气圈的分层
(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随高度增加而    对流运动显著 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    水平运动为主 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 有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
2.受热过程
 (1)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臭氧和氧原子 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   
水汽和二氧化碳 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只占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却占到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二分之一左右
  (2)地面辐射
a.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b.地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为      。
c.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    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逆辐射
a.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向外放出长波辐射。
b.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      。
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      
合作探究1:大气圈的组成
材料一 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大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材料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8年12月6日消息,最新研究显示,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冰川正在以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在过去的150年里,海平面的上升速度翻了一倍。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地沙化现象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1.在国际体育赛事中,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你能据材料推测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2.大气中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受人类活动影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合作探究2:大气圈的分层
材料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过音速的人。他配置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1.“坠落人”从大气的哪一层坠下?他配置特制宇航服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请画出大气圈气温变化曲线图,并标注大气层名称和臭氧层的位置。
合作探究3:大气的受热过程
材料一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材料二 玻璃温室的效果与大气保温效果相似。寒冬季节的晴天,当你走进门窗关闭的封闭阳台时,会感到异常温暖。
材料三 在我国北方冬季外界气温较低的地区,采用温室大棚的种植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解释月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玻璃温室和温室大棚的大气保温原理。列举生产生活中人们应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实例。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据此完成1-2题。
1.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
A.对流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
A.逐渐下降 B.逐渐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20℃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
“阳伞效应”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据此回答1-2题。
1.“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 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
2.“阳伞效应”可能会(  )。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②降低地面温度 ③降低夜间气温 ④减小昼夜温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动画片《飞屋环游记》讲述了退休气球销售员费迪逊与少年罗素乘坐“飞屋”前往南美洲“天堂瀑布”冒险的故事,剧中“飞屋”被成千上万个五颜六色的氢气球牵引飞越云层,带着二人遨游天际,飞向远方。读《飞屋环游记》剧照,回答3-4题。
3.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的变化趋势为(  )。                  
A.越来越冷 B.越来越热 C.先热后冷 D.先冷后热
4.若“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则二人在途中的感受是(  )。
A.一直平稳 B.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 D.一直颠簸
下图表示某个地理实验,两个容器装的都是干沙,将两根温度计插入沙子中,插入深度相同,且不宜过深,使两根温度计竖直固定而不碰到容器边缘即可,再将右边的温度计用玻璃杯罩住。读图,回答5-6题。
5.该实验模拟的现象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6.该实验在晴天产生的效果比雨天要好,其根本原因是(  )。
A.晴天有利于观察 B.雨天沙子温度低 C.晴天太阳辐射强 D.雨天玻璃导热快
家住上海的小明同学寒假期间去北京旅游,出发前查看了北京地区一周的气温状况,并将其绘制成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15~21日中,白天气温最高的一天是(  )。
A.15日 B.17日 C.19日 D.21日
8.根据图中信息推测最有可能为阴天的是(  )。
A.16日 B.17日 C.18日 D.20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