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进桂林山水
第2课时 喀斯特地貌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实例,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柱。
2、以桂林地区为例,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与同学讨论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喀斯特地貌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
主要包括 、 、 、 、 、 等。
①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
②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
③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 森林。
④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 分布形成峰林。
⑤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 山峰。
⑥ :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 。
2、地下喀斯特地貌
主要包括 、 、 、 、 。
① :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 。
② :亦称暗河,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
③ :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 产生的。它紧紧与 相连,不断向 延伸。
④ :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 的产物,它与 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⑤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 ,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二、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1、在图A时,地面被流水 、 ,发育成 、 、 和 ,地表循裂隙进行溶蚀,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占据优势。
2、在图B时,地表继续被 、 ,变得更加 不平, 逐渐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3 、在图C时,崎岖的地表发育成 、 、 、 ;由于高地上升,地下河逐渐干涸,形成 ,进而形成 、 和 等。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 广布地区
1、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
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 出露地区,其中以 、 和 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和 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 、 、 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 、 和 等高海拔地区。
2、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
四、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1、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 资源。喀斯特地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许多喀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 。
2、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 、 、 等提供了便利。
3、喀斯特地貌区 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 和 ,给 、 以及 等带来不利影响。
合作探究1:喀斯特地貌
材料 龙里县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位于龙里县城南13千米处,距贵阳市30余千米,距贵阳龙洞堡机场24千米。湘黔、黔桂两条电气化铁路、321国道,贵新高等级公路从县城穿过。这里民风淳朴,汉、苗、布依等10多个民族聚居于此,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猴山奇、水秀、泉清、洞灵。猴子沟景区集高山、草原、民族风情等于一体,是旅游、休闲、避暑的胜地。下图为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
1、说出该地区的地表特征。
2、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多峡谷、沟谷、峰林、天坑、洼地等地貌,分析气候条件对该地貌形成的作用。
3、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地表水缺乏”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合作探究2:喀斯特地貌
材料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如路南石林、织金洞等著名景区。下图示意某地理课题组搜集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片(图中序号①②③④顺序被打乱)。
1、根据资料,将搜集到的图片按照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进行排序。
2、根据成因判断图中的岩石类型,并说明该类岩石的特征。
3、列举图中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名称。
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石林地貌常见于( )
A.云南省 B.陕西省 C.辽宁省 D.江苏省
2.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 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
4.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流水堆积 C.人工开挖 D.开采地下水
云南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据此回答5~6题。
5.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景观更加独特
6.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 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进桂林山水
第1课时 桂林山水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实例,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柱。
2、以桂林地区为例,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与同学讨论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桂林概况
1、地理位置
桂林市位于 (约24 N—26 N),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
气候:
桂林属于 气候,气候温和, ,热量丰富,雨热 。夏长冬短,全年无霜期长,日照时数长,平均温度1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3、地形:
地形为西部、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较低。地形以中山、低中山、丘陵为主。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地貌。
4、水文:
桂林市处于西江支流的桂江流域,集雨面积19288平方公里。桂江上游的漓江和湘江有运河(灵渠)沟通, 自北向南蜿蜒流淌。
5、旅游: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 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 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 "的美誉。桂林四绝: 、 、 、 。
走进桂林,来到漓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 的山峰倒映在明洁如镜的漓江水面的画面,宛如巨幅水墨画。桂林的山峰与怪石 ,各不相连,它们造型 ,玲珑俊俏,加之植被常绿,所以山石绿荫覆盖,四季常青,在水面的存托下,神奇又秀丽。
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是由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
(1)概念:指溶解有 的水对可溶性岩石 和 的过程。
CaCO3+H2O+CO2=Ca(HCO3)2
Ca(HCO3)2=CaCO3 +H2O+CO2
(2)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 、 和 , 。
①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碳酸钙),如 、白云岩、泥灰岩等。
影响:岩石的可溶性 ,喀斯特作用 。
②岩石的透水性
大,透水性强
影响:岩石的透水性 ,喀斯特作用的 越大。
③水的溶蚀力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与可溶性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岩石被水溶蚀使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含量多,溶蚀力强;
含量多,溶蚀力强; 含量多,溶蚀力强。
影响:水的溶蚀力越强,喀斯特作用的 。
④水的流动性
,流动性强; ,流动性强; ,流动性强; ,流动性强。
影响:水的流动性 ,喀斯特作用的 越大。
3、桂林喀斯特作用强的条件:
① (厚度 、岩性 )。
② 比较发育。
③ 气候,温暖湿润, 充沛, 丰富。
④ 纵贯桂林南北。
。
合作探究1:桂林山水
材料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山水是对广西桂林地区旅游资源的总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下图为桂林山水景观。
1、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分析桂林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桂林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岩石条件,并思考气候和地形对桂林的水的影响。
3、桂林山水为什么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合作探究2: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就先于欧洲人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了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记录。
1、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2、总结分析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图,完成1-3题。
1.“石灰刀石林”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海水侵蚀
2.“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 岩浆岩 B. 可溶性岩石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3.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D.地形起伏更大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可溶性差 B. 岩石的透水性差
C. 该地水的流动性差 D. 该地水的溶蚀力可能强
5.下列关于该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地岩石裂隙可能较大 B. 该地降水较少
C. 该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多 D. 该地奇峰林立,地表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