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4 16: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孟子墨子荀子庄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课课标提示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概念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思想文化自由活跃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指当时代表社会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历史背景)?◆经济、政治的状况?有何变化?奴隶制度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观点: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集中反映。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进步,井田制开始瓦解.经济变化战乱不断春秋五霸政治变化政治变化经济:铁器与牛耕的出现,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社会丧失绝对权威;人们对社会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引起思想学术的变革。根本原因: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崩溃礼乐制崩溃宗法制崩溃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身分自由的思想家,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这种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提供条件
C.周王室衰微,对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大力提倡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1、政治主张:
(核心)
2、民本思想:
3、伦理观:
4、人格:◆ 儒家: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尊为“亚圣”,有《孟子》经典著作仁政学说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重义轻利“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民贵君轻这是为什么?材料一:材料二: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性本善思想养浩然之气思想材料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今天物质社会的人性反思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
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
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
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小悦悦抢救无效去世。郑益龙,汕头市潮阳区人,系武警广州支队船艇大队副政治教导员。2013年3月1日下午,郑益龙外出途中勇救落入珠江青年陈永标,自己却不幸被激流冲走。人们评价,这才是“人民武警为人民”的宗旨和当代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天行有常”性恶论 ③“君舟民水”① 礼法并施;◆ 儒家:荀子1、哲学观:2、人性论:3、政治主张:② 王霸兼用:成为有作为帝王和政治家的座右铭“制天命而用之”“王”即“王道”,以德服人;“霸”即“霸道”,以力服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朴素唯物主义百家思想集大成者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礼法并施
王霸兼用
君舟民水性善论舍生取义
先义后利性恶论天行有常
人定胜天“亚圣”,
传统文化儒家异端
哲学儒家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改造后,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墨家:墨子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节约以扩大生产(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后来统治者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
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思想在当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墨子“兼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有何不同? WHY ?墨子是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孔子的“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战国时期,一度被视为显学(WHY?)☆ 战国以后,其思想不再受重视.(WHY?)墨子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1、世界观:“齐物”
2、人生观:“逍遥”
“无所恃”
3、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应自然)
4、文学成就:
其寓言、散文上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道家:庄子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
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
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
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齐物”——“逍遥”——“无所恃”1、“法”“术”“势”结合
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2、主张法治
3、历史进化的观点,
主张变法革新评价: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家:韩非子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守株待免》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1、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2、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
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3、灵活利用战略战术。◆兵家:孙膑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  从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必修书开始,《孙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 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分组讨论法、道、儒家思想适用于王朝统治的什么时期?
他们的治国方法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P10)儒家思想:
道家学说:
法家思想: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
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BBAA基础练习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6.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7.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BBC9,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0.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1.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C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