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19: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小说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3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5.感受作者所传达出的纯洁、高尚的军民鱼水情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
幼年丧母失父,家庭贫困。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
代表作《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思念起战争年代美好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1-23)带路 -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
发展(24-43)借被- -通讯员随“我”借被子
高潮(44-57)牺牲- -通讯员为救人牺牲
结局(58-59)献被—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被子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1.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2.新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3.“我”贯穿小说始终,“我”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二. 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
动作描写
善解人意、腼腆
“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的肩膀,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
肖像描写
质朴
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问他话时脸涨得通红“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动作
神态描写
腼腆、害羞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为救战友而牺牲
语言描写
勇敢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细节描写
热爱生活、体贴
任务二:人物形象探究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二. 文中的新媳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
外貌描写
质朴美丽娴静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
细节描写
羞涩娴静
好像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动作描写
善良友好
帮忙来护理伤员,又怕优羞,放不开手来,给我打下手
动作描写
热心革命
庄严虔诚地给通讯员擦身子;细细密密地缝破洞;异样地瞟我;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铺被子,盖被子
神态、动作描写
高洁善良
任务二:人物形象探究
形象小结
新媳妇 美丽、娴静、 淳朴、善良、纯真,识大体,关心革命,有着百合花一样的纯洁高尚的人性美。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农村革命妇女的典型代表。
新 媳 妇 形 象
小通讯员是一个对生活和自然热爱又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质朴纯洁,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军人形象。
3.文中除了小通讯员、新媳妇以及其他民众外,还有一个始终贯穿的“我”,“我”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串联起故事情节。“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③“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
通过“我”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我”富于浪漫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彩。
以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揭示或凸显主旨,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我”在文中的作用
情节
人物形象
主题
第一人称
1.衣肩上的破洞
“衣肩上的破洞”,照应故事情节的前后发展,牵动着读者的心。第一次:表现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执拗;表现新媳妇热情友善;为下文新媳妇为其缝补埋下伏笔。
第二次:呼应上文;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表现“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和关切,我后悔没给他缝上。第三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新媳妇为其缝补)
第四次:照应上文;表现新媳妇对小通讯员哀悼的歉疚、崇敬。
细节描写:作品中对人物某些典型的举止动作、典型的细微事情或现象的具体描写。
2.枪筒上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出现两次,这看似信笔写来的几句,
表现了小通讯员那天真纯朴。在即将发起
总攻的时候,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
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这种行为
表面上是“我”随意看到的,或者还显出
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或是涉世不深,
实际上这些描写正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
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
往。第二次出现还照应了上文。
3、给我的两个馒头
第一次:表现小通讯员关心、体贴战友;
为下文(我无意间碰到身上的馒头)埋下伏笔
第三次:照应上文;睹物思人,物存人亡,让人痛心疾首,表现痛失战友的悲痛,对通讯员的怀念、崇敬。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以及场景等等,用来烘托气氛或人物心理。
社会环境:
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2.环境描写探究
环境描写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
2.对人物: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结局命运;体现人物性格;3.对情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伏笔;照应;
4.对主题:深化/凸显/揭示/暗示主题。
找出三处环境描写,分析作用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温润的香味”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清新干净的景象。在残酷的战争之前,眼中却是这样一派和平的景象,体现出他们作为革命战士临危不惧、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2.“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凸显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通讯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3.“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通过描写中秋节的温馨情境,反衬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理解标题意蕴
任务四:探究小说标题
1.标题的含义: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题解题思路:小说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义和深层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①题目采用了借代的手法,“百合花”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②“百合花”也指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纯洁高尚的感情
任务四:二、分析标题作用
2.标题的作用: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何用意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①情节上:百合花被子是行文的线索,串起小说的主要情节。②人物上:百合花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品质。③主题上:深化文章主题,突出了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纯洁的感情
提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倾向,暗示文章主旨,串联文章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几角度思考)
1.对情节:小说的线索,串联主要情节;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对情节的概括
2.对人物:突出人物形象;暗示了人物命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3.对环境: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气氛;揭示时代背景4.对主题:表达情感、深化主题;蕴含主旨
5.对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深度思考
6.语言上:看标题是否有运用双关、比喻、反语等手法
小说主题
小说截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自 斗争生活中的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
横断面,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
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
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
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
情美和人性美。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