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汉字与书法(5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汉字与书法(5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4 16: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第7课 汉字与书法一、汉字:1、起源:神话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怎样理解这段话?劳动创造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金文(铭文大篆)刻画符号 甲骨文◆秦朝:小篆文字混乱◆春秋战国时期:隶书一、汉字:1、起源:神话传说劳动创造2、发展历程:◆东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汉字书法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二十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文字雏形——刻画符号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
每个字都像是
一幅小孩子画
的画。 商周:甲骨文想动手写写吗? 鼠牛虎兔猴羊马蛇龙狗鸡猪
十二生肖
“金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铸造出来的文字—商周金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毛公鼎及铭文 笔画比较粗壮
大小也比较匀称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
富有图案美 小 篆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
黔首:指臣民、老百姓,
状、绾:人名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朝统一文字小篆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以“马” “安”两字为例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丞相李斯书写的
《峄山刻石》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朝为什么要统一文字?文字的统一与国家的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 目的:作用:② 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促进文明传播。①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字体宽扁、左右舒展、
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楷书的创始人钟繇(东汉末年)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钟繇作品《宣示表》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快速书写的字体
---行书与草书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草之间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与行书 东汉张芝创“今草”唐代张旭创“狂草”"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总结汉字形体的演变总趋势:思考由繁到简① 由表形到表意;
② 由具体到抽象;
③ 由繁到简;
④ 由实用性到艺术性。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二、书法历程:1、汉字发展为艺术的原因或条件:◆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知识群体的形成-----◆文具的改进------动力基础提供了条件二、书法历程:借书法追求意境、神韵、风骨笔墨纸张等的改进容易用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自发阶段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实用性艺术性2、书法的发展脉络:李斯《泰山刻石》汉隶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现的原因?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2.文具的发展改进。① 秦汉时期② 魏晋时期二、书法历程:3、书法家及艺术成就:强调个性化祝枝山、文徵明社会平民化、
世俗化有意无法宋四家、赵佶社会生活
丰富多样注重规范法度颜真卿、柳公权狂放不羁张旭、怀素盛世气象虚玄灵动飘逸潇洒王羲之(东晋)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二、书法历程:◆东晋-----王羲之
(303-361)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 《平安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归复悉口口由同增慨。原因: ◆ 隋唐——新的高峰国家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盛
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草书——狂放不羁楷书——注重规范法度表现:
欧阳询、颜筋柳骨;社会走上正轨之时,
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
普遍的社会需要.张旭、怀素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筋柳骨险劲瘦硬肥硕丰润骨力遒劲颜真卿的书法成为一种
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 
《祭侄稿》◆草书大家●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
书写流畅、快速,不易识别,但极具美感。颠张狂素◆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原因:表现:重文,科举发达,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宋 米芾
《珊瑚复官二帖》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
字态奇逸超迈。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浑厚端庄,
雄伟遒丽。“端劲高古,容德兼备”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明代书法
呈现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更强调个性化创造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徐祯卿 祝枝山祝允明草书 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法度有余、文雅严谨书法艺术——文化瑰宝1、秦汉时期——自发阶段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3、隋唐时期——新的高峰
4、宋代时期——有意无法
5、明代时期——个性张扬◆ 影响书法风格的因素:◆ 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特征:(1)社会环境
(2)个人性格
(3)书法材料的进步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小篆 朴素人生 刚正人生 随意人生 简约人生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 曲折人生一个人的字、书法,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怎么样! 1、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A、陶器刻划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籀文
2、秦“书同文”后的官方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3、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4、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怀素 D、苏轼基础练习 BBCA5、“宋四家”不包括
A、赵佶 B、米芾 C、苏轼 D、蔡襄
6、下列字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1)甲骨文 (2)隶书
(3)小篆 (4)金文
A (1)(2)(3)(4) B (2)(3)(4)(1)
C (1)(4)(3)(2) D (4)(3)(2)(1)AC基础练习 [解析] 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僧人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的是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非唐朝,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D提高训练 (2010·济南模拟)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解析]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字体
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D[2011·佛山模拟] 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唐人(  )
A.尚法 B.尚态 C.尚志 D.尚理[解析]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其中的韵是神韵。法是法度、法则。意是意向,指个人的审美取向。姿是姿媚。“尚变”,即追求变化。
[点评]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的不同,文字的书写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说明了书写风格与特定的社会因素的关系。A[2010·皖北模拟] 中国书法到明清时出现了一种新的书体——馆阁体,如下图所示。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在科举考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馆阁体体现文人的个性
B.馆阁体反映了文人受压抑的社会现实
C.馆阁体反映了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特点
D.馆阁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加强[解析] 馆阁体的特征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字体注重的是规范,而这不可能体现出文人的个性。B、C、D三项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A[2010·晋中模拟]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A.隶书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
B.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
C.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解析] 秦始皇采取了“书同文”的文化措施,以秦国的小篆为全国通用的字体,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了推广。故材料说明了秦代小篆和隶书同时流行。C[2010·海淀模拟]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的“零陵沙门”指的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怀素[解析] 张颠指的是书圣张旭,他和怀素都擅长草书。D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下列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课后探究提升】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
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
的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繁盛,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鼎盛阶
段,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
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3)宋代重文,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
丰富多样,书法也各具情态,推崇魏晋风范,追求个性而忽
略法度。
(4)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
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创造。 秦统一文字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