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元曲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风雅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多年的诗歌,分三部分: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结构和内容 1、《诗经》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四言为主,重叠句式。现实主义倾向.◆ 艺术形式和特点 1、《诗经》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楚辞◆ 楚辞的主要特点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屈原和《离骚》《离骚》该诗作长达375句、近2500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千变万化,雄伟奇观。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楚国与人民的挚爱,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2、楚辞“风” 指《诗经》中的《国风》
“骚” 指《楚辞》中的《离骚》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感叹:
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诗经》现实主义《楚辞》浪漫主义“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风骚《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许多作品中得到体现◆ 屈原作品的浪漫色彩可从其代表作《离骚》得到表现 《七月》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
社会,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伐檀》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者的苦难,及他们向剥削者提出的
正义的责问。
《硕鼠》也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而想到
逃亡,表达了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和仇视以及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 《离骚》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纯洁高大,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
上。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
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现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表
现了这首长诗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离骚》还大量地采用了浪漫
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
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另外,诗人还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
物的特征,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解析] 《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子虚赋》属于汉赋,
反映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远离社会现实,故排除②③。
《诗经》《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文学。B[2010·潍坊模拟]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B.它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C.它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
精神
D.它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解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因而A项正确,B项不正确,因为《诗经》开创的是现实主义创作风格,C项说的是汉赋的特点,因而也不正确,D项是词的特点。A◆ 时代背景: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汉天子的威严。◆ 赋的特点: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3、汉赋一、《诗经》、楚辞与汉赋政治统一,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歌功颂德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倜傥风流,他以琴心挑得富豪之女卓文君私奔,传为佳话。司马相如、班固等3、汉赋一、《诗经》、楚辞与汉赋◆主要代表:他为汉武帝写成冠绝一代的大赋《子虚赋》和《上林赋》。他是汉赋的奠基者,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赋家。思考: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 1、唐诗二、唐诗、宋词与元曲“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 《闻一多说唐诗》材料一:“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沧浪诗话·诗评》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材料二: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
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 ◆ 唐诗繁荣与特点材料三:先秦以来,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优良传统深刻影响着唐诗的发展。但是,最主要的是唐朝诗人革新创造的精神为唐诗健康发展开拓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初唐四杰用实践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 思考: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 1、唐诗二、唐诗、宋词与元曲“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 《闻一多说唐诗》唐代诗人批判继承、革新创造的精神是唐诗繁荣的内在原因,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材料四:李姓皇帝提倡道教,武姓皇后抬高佛教,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却大多秉持儒教正宗观念,但不反对严重鲜卑化了的艺术形式。故在主流形态的文化生活层面上真有一派三教并兴、百花齐放的局面。 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思想文化◆ 唐诗繁荣与特点唐诗的特点:
唐诗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
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兼容并包、文化多元;
②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取士为文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③汉代以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④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未带来往日的盛世年华。思考: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 1、唐诗二、唐诗、宋词与元曲盛 唐中 唐一、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
二、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三、一代诗仙:李白 四、千秋诗圣:杜甫
五、新乐府派:白居易◆ 唐诗发展历程 1、唐诗二、唐诗、宋词与元曲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诗: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是后世诗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峰。昂扬进取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田园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和景是水乳交融中写出来的,从一个例子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清新恬静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浪漫主义: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杰出者,被尊为“诗仙”。他的长篇诗作,大都是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豪情满怀,一气呵成。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在其诗作中比比皆是。浪漫主义
气势磅礴
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
意境深远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现实主义:
“诗圣”杜甫是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忠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圣”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他的诗反映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人称他的诗为“诗史”起源民间,又称“长短句”,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宋词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宋词的兴起和特点 (2)宋词繁荣的原因⑴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⑵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
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⑶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宋词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宋词繁荣的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②文人喜好、上层人物提倡;
③山河破碎和民众苦难激发了人们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宋词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代表人物:①苏 轼:豪放 派词人,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辛弃疾:豪放 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③李清照:婉约 派词人,代表作《声声慢》
④柳 永:婉约 派词人,代表作《雨霖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豪放激愤
气势雄伟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豪放派豪放激愤
气势雄伟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声声慢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哀愁伤感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婉约派哀愁伤感 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散曲多感叹时世、歌唱山林隐逸,既表现了元曲作家蔑视正统礼教,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散曲 与 元杂剧 一起,合称元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3、元曲二、唐诗、宋词与元曲◆元曲的兴起◆元曲艺术特点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散曲。
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①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②阶级矛盾尖锐;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③元代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卑下地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压抑愁闷 探究: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1) 对唐诗的影响:
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
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
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
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
之情;
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
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
抑,遂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2010济南模拟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化,因此
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点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
它反映了市民的思想情趣,有较强的现实性。B[2010·烟台模拟]
宋代著名诗(词)人陆游、辛弃疾的作品都渗透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危亡,民族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腐败,经济崩溃
D.战乱频繁,百姓的苦难[解析] 文化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根据陆游、辛弃疾作品内容与主要特点以及题意“浓厚的忧患意识”可知,他们迫切希望建功立业,实现国家统一,这反映了国家的分裂及民族矛盾尖锐。A1、明清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1) 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
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3) 八股取士将真正有才学的文人排除于仕途之外,
将主要精力进行文学创作。(4) 印刷术的不断完善。三、明清小说(2)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1)明朝“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向的社会现实相关联。2、成就:三、明清小说(2)明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2、成就:三、明清小说曹雪芹
《红楼梦》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3)清朝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借鬼怪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吴敬梓
《儒林外史》三、明清小说2、成就:明清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峰,
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根据材料,应该怎样认识《红楼梦》的主题意义?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四、文学的史料价值【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
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
《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
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保守性开放性材料一、材料二(正史)材料三、材料四(小说)主流补充文学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反映历史的镜子 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四、文学的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在文学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可以用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 中国古典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总结提升:趋势:
实质:
观点:高雅、贵族化 通俗、平民化
一定的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解析] A项主要是叙述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时的历史,与题意不符。B项主要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老百姓反对腐朽统治的历史,与题意不符。C项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与题意相吻合。D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与题意不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