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掌握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把握作品的意义,联系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赐 乖 聘 炫耀就 愚蠢 滑稽 陛下 头衔 爵士 勋章 袍子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1、昨天,我们提到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童话,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2、《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中心人物是谁?
3、围绕“新装”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一共涉及到了几个人?
二、整体感知
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哪个字?(骗)
2、以“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三、课文精读
分析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了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到依据。
1、骗子:狡猾,贪婪(语言、动作描写)
(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堵住了皇帝、大臣和百姓的嘴。)
2、大臣:虚伪(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注:几次大臣出现分别有什么表现?说明所有大臣都是愚蠢不诚实不称职的。)
3、皇帝:虚伪、昏庸(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注:为何结尾皇帝仍继续游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奇”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和外强中干。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最愚蠢的行为。)
4、百姓:胆小、虚伪(语言描写)
5、孩子:无私无畏(语言描写)
教师总结:正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么多人物描写方法,才把人物塑造的如此栩栩如生。骗子的谎言是一个语言陷阱,它利用了人们的弱点:虚伪。人们不愿意落下一个傻子或不称职的名声,所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都迷失本性,开口说话。人们都被骗子骗了,但其实他们也在骗别人。又回到了故事的中心“骗”字,故事中的人们都心甘情愿成了骗子的帮凶。
四、升华探究
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可能发生么?真有皇帝能光着屁股上街游行么?
(这是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童话中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点,深化故事的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这个故事运用想象和夸张,是为了突出成年人的虚伪和自欺欺人,讽刺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人们的自欺欺人。)
(人要无私无畏,保持儿童的纯真。)
五、作业布置
运用想象、夸张和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续写故事情节:游行大典之后,皇帝回到宫中会发生什么?
六、教学反思
《皇帝的新装》是学生从小就听过的童话故事,但学生只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上,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可笑。但从文学作品方面来理解,人物有什么特点?故事有什么启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没有想过。我这节课刚开始就出示了童话的概念,意图从童话的概念入手,分析这篇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思想教育作用、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具体分析时,我抓住了故事的关键字“骗”,围绕“骗”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思想,最后体会童话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在课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试牛刀的环节,要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并且用到刚才学过的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还有安徒生在塑造人物时使用的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我的亮点在于围绕着一个“骗”字对童话概念和几个关键点比如人物形象、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的把握,还有一个亮点在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刚学到过的写作手法来续写故事情节,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1.课堂上学生不活跃,我也没有用很好的办法把他们调动起来,使得整堂课比较沉闷。2对课文主旨的挖掘上,我对挖出了主旨但是强调的不够,给人印象不深刻,应该反复强调一下故事的主旨。3,生动的课文应该有朗读,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读一部分课文,学生没有读出人物应该有的语气,这时候我应该范读一下,给学生以指导,但是当时因为紧张我没有去范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