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公开课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公开课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20: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准确朗读课文。
2.从语言入手,能结合语境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并借助前两个单元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3.学习运用本课学会的文言阅读方法和朗读技巧,迁移阅读《世说新语》其它篇目。
【课前学习任务】
1.文学常识积累
《世说新语》是 (朝代)临川王 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与轶事。
参照下面的资料,可知“志人”的意思是 。
“志”的基本解释有:① 意向 :~愿。② 记,记在心里 :~喜。永~不忘。 ③ 记号 :标~。 ④ 记载或记载的文字 :杂~。~怪(记载怪异的事)。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始于战国。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轶事: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请给加点字注音: 差可拟 ( ) 谢无奕( ) 谢道韫( )
2.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差可拟(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句中停顿。
(1)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学习任务二:
1.谢太傅为什么“大笑乐”,请结合文章具体词句写出你的理解。
【学习资源】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体现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及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 1500 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作业设计】
阅读下面短文,请结合具体词句写下你对文中小儿特点的分析,并且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中朝①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②明德③君子,何以病疟④?”答曰:“来病⑤君子,所以为疟⑥耳。”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之父。
③明德:光明的德行。
④因为当时俗传行疟(nüè)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侵犯巨人或君子,所以主人这样问。
⑤病:使……生病。
⑥疟:与“虐”字同音双关,暴虐之意。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准确朗读课文。
2.通过元方的所言所为,能概括元方的形象特点;并借助第一课时学习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3.学习运用本课学会的文言阅读方法和朗读技巧,迁移阅读《世说新语》其它篇目。
【课前学习任务】
通过上节课《世说新语 咏雪》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请你回顾并梳理这些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尊君在不(读音: ) ( )
相委( )而去( ) 下车引之( ) 入门不顾( )
2.请用“/”试试给课文断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期 日 中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元 方 时 年 七 岁 门 外 戏 客 问 元 方 尊 君 在 不 答 曰 待 君 久 不 至 已 去 友 人 便 怒 曰 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元 方 曰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对 子 骂 父 则 是 无 礼 友 人 惭 下 车 引 之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学习任务二:
(一)这篇课文特别适合改编成课本剧。请同学们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句,描述人物的神情、动作、态度等,以便给表演者作表演提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一:
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
场景二:
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
去后(友人)( )乃至。
场景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
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君)不至,则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
场景四:
友人惭,( )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不顾。
【学习资源】
1.通假字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 tōng jiǎ zì。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通假字的成因有哪些呢?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是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著之竹帛",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 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作业设计】
阅读下面短文,请结合文中具体词句写下你对某个人物情感、个性的分析,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①,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⑤不 ”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⑥,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进火:烧火。 ②著 zhuó 箅 bì: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著,放置。箅,蒸食物用的竹屉。③馏: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④糜 mí:粥。⑤识 zhì:记住。⑥更相易夺:互相订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