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9 21: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材料一:
一、中华民国建立
1、背景:
材料二:
材料三:
(1)政治基础:
(2)思想基础:
(3)组织基础:
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主义巨大精神鼓舞;
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概况:
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国旗
机构
纪元
性质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公历,中华民国纪元(1912)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大总统誓词》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中华民国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五色旗
3、民国纪年法: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 ______ 。
1912
一、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元年
-1年
+1年
民国五年指的是公元多少年?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公元xx年=1912+民国N年
民国N年=公元xx年-1912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1、袁世凯介绍: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血腥镇压义和团
出卖维新派而获得那拉氏的信任,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
2、原因:
(1)袁世凯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3)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
(4)北洋新军的强大。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材料一:为维护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还出动军舰在长江上示威,劫掠中国海关税收,以加剧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晴民国卷》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以北洋新军为主体的清军在对武昌的进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大大震惊了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物。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现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只好让步,答应只要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赞成共和,他“即可正式宣布解职”。—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晴民国卷》
(2)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帝国主义的支持
立宪派等的拥护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对清:逼清帝退位(1912.2.12)
革命派:迫使孙中山让位
(1)外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2)内因:
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
(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原因:
3、过程:
(1)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
交涉,力图用和平方式实现共和;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示
有条件推荐袁世凯为大总统;
(3)1912年2月12日,威逼宣统帝(溥仪)退位。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卸任大总统
职务,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南北议和
孙文表态
清帝退位
袁任总统
孙文卸职
成果被窃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朝宣统帝(溥仪)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知识探究
溥仪(1906-1967)
清朝统治中国多少年?
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
1644年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逐步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存在时间276年
清朝统治中国268年
中国封建帝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创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912年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1、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现场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独裁专制。
4、意义: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性质、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2)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封建社会规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主权在民)
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否定封建等级
防止专制独裁
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
否定君主专制
(1)、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功绩:
2、局限:
(1)、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启示
(教训)
在半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道路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救中国。
四、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
失败
材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辛亥革命的评价: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未敢公开反帝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评价辛亥革命
1、功绩:
2、局限:
启示
(教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2、内容: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1、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
3、目的:
防止独裁专制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过程:
2、原因:
1、袁世凯介绍:
中华民国建立
1、背景:
2、概况:
时间地点总统、副总统国旗机构纪元性质
3、民国纪年法:
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民族为重、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辛亥绝响,精神长存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国共合作
课后作业:
《课时练》第 10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