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主题教学0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主题教学0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0 00: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大单元学习0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认识辛亥革命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余年,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画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则吾人今日所负责任……努力从事于良政治之建设。
——《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见《宋教仁集》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为何革命目的未达到?政治纷扰污秽体现在何处?又有哪些仁人志士要改良政治?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后来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
1.袁世凯简介

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26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我是历史分割线
清帝溥仪退位
清帝退位诏书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3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公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性事件)
①颁布《临时约法》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2.过程
材料一:为维护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帝国主义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还出动军舰在长江上示威。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晴民国卷》
材料二: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材料三: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敢正面与帝国主义为敌,反而承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同时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依据材料分析袁世凯能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个人权术和阴谋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封建旧官僚
被迫重用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镇压
政治欺骗
趁机施压进攻
妥协退让
逼宫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在允许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由总统制改为议会制(即责任内阁制),以期限制袁世凯的势力。
责任制内阁(政府),由国会的多数党组成,内阁首脑为内阁总理(政府总理)由国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此制度下一切决策行动均由内阁负责,元首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
1.二次革命的背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孙中山等人该如何应对,才能避免国家陷入袁世凯独裁?
法院
总统
国会
临时约法
司法
教育
农林
工商
陆军
财政
内务
外交
交通
海军
( 政 府 各 部 )
内阁

责任内阁制
限制总统权力
矛盾:宋教仁组建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袁世凯)权力
“国民党在全国的选举都已胜利,已占国会的大多数,大局已定,政党责任内阁制一定可以成功。
—— 宋教仁
袁世凯
宋教仁
矛盾产生
重金收买
不为所动

宋教仁遇刺
“宋案”揭露了袁世凯的独裁本质
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保护共和非去袁不可!”
——孙中山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2.二次革命的经过
(1)导火索:
(2)时 间:
(3)领导人:
(4)结 果:
“宋教仁案”
1913年
孙中山、黄兴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故称“二次革命”。
三、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背景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5)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性质: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举行祭天活动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
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
袁世凯称帝三步曲
3.护国战争爆发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筹划准备阶段
唐继尧
李烈钧
蔡锷
“护国三杰”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经过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
1916年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护国战争结束。
爆发
分析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有何启示?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失败原因:
1、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懈斗争,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
4、袁世凯众叛亲离,内部矛盾。
袁世凯失败启示:
①任何逆历史潮流做法注定要失败;
②历史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③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的坚定革命精神值得学习。
以冯国璋、曹锟为首,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以段祺瑞为首,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以张作霖为首,盘踞东北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其他各省:滇系军阀唐继尧占云南、贵州;桂系军阀陆荣廷占广东、广西
四、军阀割据(概况)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四、军阀割据(危害)
①使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余年,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画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则吾人今日所负任……努力从事于良政治之建设。
——《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见《宋教仁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未改变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力图责任内阁,维护民主共和之政府
“宋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课堂小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次革命
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
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等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宋教仁“组阁”→力图限制袁世凯权力→“宋案”→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讨袁檄文》→1915,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护国战争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列强在袁世凯身上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新”政权。依靠他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政府那匹老马。因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很顺利。这说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A.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B.源于革命形势不稳固
C.依靠北洋新军的实力
D.源于资产阶级的妥协
链接中考
A
2.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链接中考
B
3.“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伐的“民贼”是(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作霖
链接中考
A
4.观察下图,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链接中考
D
5.“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链接中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