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活动要求 教材P64内容、活动题和学案,以及学过的知识。 本组负责人提出: 1.请为“地大物博”找证据,作为一名中国人,有何感受 2.请为“地小物薄”找理由。 3.归纳中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4.是哪些原因造成目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资料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森林资源: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6.55%,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我国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
3.草地资源:我国草场约占国土面积的42%;但人均草地只有世界人均草地的52%;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
4.海洋资源:我国是海洋大国,但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状况。
资料二:由于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1.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 美国 中国 日本
2.我们仍未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2003年,我国以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第二的石油和电力消费,以及近50%的世界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
3.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4.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严重,地方性开采比比皆是,浪费惊人。
5.水利部公开承认中国70%以上的水体已经遭到污染,并援引世界银行的测算,表明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左右。
一面是资源匮乏,一面是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案例分析: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1.日本 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200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础法。随后又出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第二层次的综合法。在具体行业和产品第三层次立法方面,2001年4月日本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由厂家负责回收;2002年4月,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规定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废旧汽车,进行资源再利用;5月底,日本又实施了《建设循环法》,到2005年,建设工地的废弃水泥、沥青、污泥、木材的再利用率要达到100%。第三层次立法还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等。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2.新加坡 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从整体上看待自己的水供应问题的国家。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和循环再生水技术,以及暴雨收集利用技术来扩展本国可以获得的水资源,并且利用技术的发展来增加水源的获得,改进水质管理并逐步降低产出和管理方面的花费。
1976年新加坡出台了排污规定,提出了部分保护流域的概念,要求污水在排入河流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理后排出的污水必须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质标准。水的供应通过收集、处理和废水再利用等措施得到了增加。新加坡实现了100%的下水道的连通,所有的污水都得到了收集和处理。新加坡也许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使用再生水的国家,污水通过先进的双向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以后成为再生水,这些处理以后的再生水主要供给工业和商业用水户。
3.德国 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4.丹麦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卡伦堡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4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参考答案
活动要求 教材P64内容、活动题和学案,以及学过的知识。 本组负责人提出: 1.请为“地大物博”找证据,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例如: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等等。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十分自豪。 2.请为“地小物薄”找理由。 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 3.归纳中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是哪些原因造成目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科技水平不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低,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