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
2 0C50S末60S初的外交
2 0 世纪 7 0年代的外交
改 革 开 放 之后的外交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具体内容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影响。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与主权
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必须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长期、尖锐、激烈的侵略威胁。美国先后在中国台湾、朝鲜、越南布置了三条针对中国的战线,并采用种种手段威胁、遏止新中国,企图给新中国的生存造成重重困难。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提出背景
世界局势: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外交环境:美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不承认);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大力支持。
基本国情: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与苏联等十多个国家建交;
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
1956年,中国挪威等七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别外交关系。
20C50S末60S初的外交
20C50S末60S初的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争取两个中心地带。
政策 含义
两个拳头打人 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帝国主义、(苏)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重点争取亚、非、拉,争取日欧及太平洋。
20C50S末60S初的外交政策——提出背景
中苏交恶
抗美援越
“左”倾错误
20C50S末60S初的外交——成就
出现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的突破(1964年,中法建交)。
局限:使中国腹背受敌,十分艰难。
20C70S初的外交
20C70S初的外交——政策
一条线、一大片
政策 内容
一条线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大片 1974年1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太平正芳时又提出“一大片”的构想。“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
20C70S的外交政策——提出背景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紧张,并受到苏联威胁。
20C70S的外交——成就
1970年,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交,中英、中荷关系升级;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6年,迎来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达11个。
改革开放之后的外交
20C70S之后的外交——政策及提出的背景
政策 时期 外交侧重点 背景
全 方 位 的 外 交 70S末-20C末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85年由邓小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①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世纪 之交 巩固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进入21C 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①国内: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
②国际: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20C70S之后的外交——成就
政策 时期 外交侧重点 成就
全 方 位 的 外 交 70S末-20C末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85年由邓小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世纪 之交 巩固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解决了同哈、吉、塔三国的边界问题;
1997年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正式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
同印度等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
20C70S之后的外交——成就
政策 时期 外交侧重点 成就
全 方 位 的 外 交 进入21C 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
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2001年,成立上合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G20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2006年,成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担当大国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发达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的原则;
同欧洲、拉美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关系及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外交关系
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构建中国新路 针对问题:国与国交往。
内容: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
措施:中国领导人进行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
表现:与大国领导人会晤;出访周边国家;出席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
提出中国方案 针对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措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家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表现: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
贡献中国智慧 针对问题: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表现: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办G20杭州峰会等主场外交。
意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面发展
课后探究
思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核心是一个“变”字,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朝着好的方向变,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各国人民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这是正向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逆潮流的变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两方面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变”的本质是世界秩序重塑,全球治理机制完善。
毫无疑问,我们的选择是积极推动世界的正向发展,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巩固同各国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周边关系,真心实意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欧洲、拉美国家也要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不断进步。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