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29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29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0 09:3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教会控制意识形态,影响力超越疆界,基督教世界一统天下。
封君封臣与庄园经济形成割据势力
【知识回顾】中世纪的二元制结构
此时,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中古封
建国家
第一阶段
专制王权国家
第二阶段
近代民族国家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 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据教材和材料,概括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
材料:14至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的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的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学习聚焦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①经济:中世纪后期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扩张。
②政治:战争削弱封建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加强,也强化了民族意识;
③社会: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日益显现。
④文化: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1)背景:
(2)产生的过程
①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专制王权统治。
②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版图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路易十四,自号“太阳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他建立的绝对君主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材料: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民族国家产生
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伴随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和所学,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①基础: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②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启蒙运动宣传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
④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和材料,归纳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
战后圣女贞德一案被法国的宗教裁判所重新判决,为她恢复了名誉,并且她被正式定义为法国人民的国家英雄。
《马赛曲》激励着法国人民保卫国家的斗志,成为法国的国歌。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表现: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认同主体
国民身份
政体
【合作探究】专制王权国家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区别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认同主体 国王(个人) 国家(共同体)
国民身份 臣民 公民
政体 专制 民主
【合作探究】专制王权国家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区别
【学生活动】据教材,概述17至19世纪国际法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基本过程。(参考课本分段)
1.奠定国际法基础:1625年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2.国际法的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
3.外交制度的建立: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开辟新途径
4.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发展与国际法范围扩大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学习聚焦
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指出国际法体现了哪些先进理念
材料: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主张: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
1.奠定国际法基础:1625年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先进理念:
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③各国主权平等。
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
②开创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③确认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原则。
材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被学者们视为欧洲国家体系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王黎著《欧洲外交史 1494—1925》
2.国际法的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
【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指出,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内容
3.外交制度的建立: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开辟新途径
17世纪时,欧洲国家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开辟新途径。
外交大使由独立主权国家派出,其人身不可侵犯。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1815年欧洲各国通过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一系列条约而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4.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发展与国际法范围扩大
核心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历史纵横】1864年的《万国公法》的出现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
一战破坏
新的阶段
一战后发展
二战破坏
二战后发展
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的破坏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非战公约》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①《联合国宪章》
②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③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④国际法的领域扩展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梳理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学习聚焦
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在20世纪都有进一步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的破坏
2.苏俄提出新原则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3.战胜国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际联盟。(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4.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请指出一战后国际法领域有何新的变化?
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
你认为,国际联盟能否为人们带来和平?
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思考点】P70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非战公约》存在严重缺陷,它既没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也未要求各国为此而作出任何实际的牺牲;它既没涉及世人关注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因而《非战公约》只是一纸原则声明。连公约的发起人之一凯洛格本人在私下也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况且,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即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
——曹胜强《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
进步:①第一个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国际公约。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战犯的主要法律根据。
局限: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未明确表示禁止使用武力;未区分战争性质;
未规定制裁侵略的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请指出二战后国际法领域的新成果
5. 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
机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
制裁权:安理会
原则:“大国一致”
结果: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6.战后国际法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
防止和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战后初期
20世纪下半叶
国际法主体增加
新的民主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1946年海牙国际法院
1982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68年美国和苏联代表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15通过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全球治理进一步规范化
【思考点】P71 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有什么影响?
积极作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局限:大国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总结:国际法的发展
时期 体系名称 背景 内容 局限
17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一战后
二战后
民族国家初步形成、三十年战争
拿破仑战争
一战、
十月革命
二战、
国际组织激增
经济、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和新问题
①国家领土、主权原则
②国际法出现与原则(国际会议与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家战争;遵守条约与集体制裁)
③近代外交制度出现
①大国协调、欧洲均势(集体安全初创)
②国际法向美亚扩展
①国际联盟(全体一致)
②《非战公约》等
①联合国(大国一致、集体安全)
②国际法领域大为扩展
大国强权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未能实现和平安全。
时有大国违约行为(威胁世界和平)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国际法的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确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机制
《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基础
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和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联盟:第一个主权国家政治性国际组织
《非战公约》:不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
二战后:国际法主体的扩大和国际法领域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