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物质、精神准备:
课本、学案、笔记本,双色笔,最重要的是:
温故知新:
1.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及核心思想
2.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3.文艺复兴的评价
饱满的精神状态!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人”被发现的标志是:文艺复兴
“世界”被发现的标志是:?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学习目标:1.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论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认识其历史必然性。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西欧主要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过程,分析归纳其主要成就。
3.运用史料实证论证新航路的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历史背景/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0-71页,并结合材料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
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辟新的贸易市场。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2)社会根源:
寻金热潮,《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商路危机:
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传统商道。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游记》冯承均[译]
材料四: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亚洲商品上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2.条件
情景模拟:如果你作为当时远洋船队的一员,除了动因外,你认为应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支持远洋航行?
托勒密《地理学指南》
中的世界地图
大航海时代的帆船(复原图)
14 世纪的星盘
明朝的罗盘
(1)地理知识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
(3)造船技术的进步
客观条件: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材料一: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同时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客观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传播基督教
人文主义提倡冒险精神
二、探寻新航路的过程
阅读教材第72—73页全部内容,完成表格。
航海家 时间 航线 方向 资助国家 成果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1487年
1497-1498
1492年
1519-1522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西海岸
西班牙→大西洋→北美洲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
向东
向东
向西
向西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到达非洲好望角
到达印度西海岸
到达美洲大陆
环球航行
意义:迪亚士的航行,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意义: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大陆的新航路(发现“新大陆”—美洲大陆)
意义: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②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欧洲人;③人类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④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二、探寻新航路的过程
1519 年
1492-1493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南美洲
迪亚士
达 · 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好望角
参照课本《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动手绘制一份新航路示意图
北美洲
南美洲
非
洲
亚 洲
欧洲
西班牙
葡萄牙
二、探寻新航路的过程
阅读相关史事体会航海家的艰辛,说说我们应该学习航海家们的什么精神?
相关史事
迪亚士到达非洲西南端事出偶然。按
照原计划,船队沿非洲西海岸一直向南航
行,因遭到风暴袭击,船只漂向大海深处,
结果绕过非洲大陆,进入了印度洋。在返
航途中,他们“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一
个尖角。由于这个尖角是在风暴的作用下
无意“发现”的,迪亚士感慨地称它为“风暴角”。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改称其为“好望角”。
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他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未被采纳,转而效力西班牙。1519年,他从西班牙出发时,共有 5艘船和 265名船员。船队穿越大西洋,于 1520年 11月底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麦哲伦叫它“太平洋”。1521年 4月,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人杀死。剩下的船员经印度洋,绕非洲,于 1522年返回西班牙,从而完成了人类环绕地球航行的创举,此时船队只剩下 1艘船和 18名船员。
相关史事
探险精神、开拓创新、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
材料二: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地中海区域
大西洋沿岸
商贸中心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条勇敢者们的探险之路;
一条沟通全球的开拓之路;
一条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
一条资本主义的发展之路;
一条血与火的征服之路;
一条铁与血的反抗之路;
一条殖民掠夺的罪恶之路;
一条物种传播的交流之路;
一条人类文明的相遇之路;
一条震撼至今的历史之路。
新航路是……?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性质
背景
影响 消极
积极
1、宣扬国威
2、获得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会合
(1)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
(2)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东西方航海之比较
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他们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矛盾?请分析原因。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答:他们看法矛盾的原因是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
①“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应该全盘否定。理由是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②“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应该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把落后的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
这两种看法各有其片面性,评价历史事件应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课后活动
课堂小结
探寻新航路
航海技术发达;地圆说发展;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重要贸易商道
《马可 波罗行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市场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达伽马到达印度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当堂练习
1.尽管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的著作《地理学革命》对世界的描绘很不准确,如北美大陆还不存在,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等。但在15世纪这部著作在西欧被关注并广泛流传。这是因为西欧人热衷于( )
A.复兴古典文化 B.探索新的商路 C.发展文化教育 D.反对教会愚昧
2.如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其中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数字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C
3.印第安人指责他把欧洲的强盛带到了美洲,掠夺他们的财富,破坏他们的文化;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播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这一矛盾评价针对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发展过程 C.重要影响 D.主要条件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A
C
B
6.《大国崛起》中写道:“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国的伦敦等城市取代了意大利城市威斯、米兰等的商业中心地位。”推动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十字军东征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新航路的开辟 D.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7.史学家一般认为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一变化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列强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运动 D.世界市场形成
C
A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文中的‘1400’,意指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一百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这一百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了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一百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台湾 蒋勋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一个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例。
事件:文艺复兴运动。
人物及作品:但丁的《神曲》;达 芬奇《蒙娜丽莎》或《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材料二
材料三 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欧洲人的发现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开始形成,世界各地都不自觉地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举出该事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三,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观念方面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事件:新航路开辟(探寻新航路);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任选一人);世界的观念(全球的观念)逐步确立。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上述两个历史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起到的共同作用。
共同作用: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