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高一必修上册—统编版—语文—第六单元
《师说》
学习总目标
1.掌握“耻”“师”“其”“乎”等重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了解介宾短语后置和词类活用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所论述的教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基础知识回顾
一、“说”是一种什么文体?
初中学过“说”这种文体吗?
《马说》和《爱莲说》
《马说》和《爱莲说》这题目是什么含义?
《马说》是作者对(千里)马的解说。
《爱莲说》是作者对自己爱莲花的解说。
由此,可以归纳出,“说”是古代一种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
《师说》这题目的含义是作者关于从师学习这问题的解说。
借助《马说》《爱莲说》题解推断《师说》这题目含义
了解一点地方历史 文化
韩山师范学院是纪念谁的?
是纪念韩愈
潮州:韩山 韩江 韩渠 韩渡 韩浦 昌黎路 昌黎学校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赵朴初)
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韩愈
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因为韩氏是他的家乡昌黎的望族,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因为他去世后皇帝谥其“文”,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再来学习地方历史文化(写作背景)
——由潮州古碑看韩愈的古文运动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段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本段的大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句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今异义:古代,指求学的人;现在,指有学问的人。
第一句作者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
第二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判断句,是……的人。
所以:用来……人
“受”:
受:同“授”,传授。
第二句接第一句“师”字说从师的两个作用:一是“传道受业”,二是“解惑”。这两个作用又分别引出第三句和第四句。
第三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有知识。
孰:谁。
师:学习,名词作动词。
第三句分说第二句所提出的从师的两个原因中的一个——“解惑”,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人有惑,有惑则要从师。
第四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乎:于,在。
生乎吾前/后:(在我之前/后出生),介宾短语后置。
师:动词,向… …学习。
庸:表反问语气,岂、哪。
第四句分说第二句从师两个原因中的“传道”这原因,我们应为学而无论年龄。
第五句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无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第五句是对前四句的总结:“是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共五句,第一句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第二句接第一句“师”字说从师的两个原因——“传道受业”和“解惑”,这两个原因分别推断出第三和第四句:第三句分说“解惑”——“非生而知之者”,故人人有惑,有惑则有从师必要;第四句分说“传道”——为了学道无论年龄。第五句是对前四句的总结:“是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一段五句,层层顶接,逻辑严密,概括精练,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这一段对“古之圣人”的“立”,又为下文对“今之众人”的“破”作铺垫。
第一段小结
课堂答疑
什么是词类活用
本用(本来的用法)
车 名词
话 名词
活用(临时灵活的用法)
例1.老爸车你啦 。
例2.苦心选中今天想车你回家。(陈奕讯《富士山下》)
车 临时灵活作动词“用车载”。
例3.今日话当年。
话 临时灵活作动词“谈论”。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词性,灵活(“活用”一名就来源此)地把它当其它词性使用。
常见的是名词与动词、名词与形容词等相互之间的临时灵活使用(包括名词作状语)。
用白话来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
小练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句中,有没有词类活用?
师:由名词“老师”临时灵活用作“跟从老师学习”(与上面的“车”和“话”相似),是名词作动词。
我们学习了词类活用,下节课就要懂得判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