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0 06: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教学设计
课题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学习分析 1.课程要求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2.教材解读 本节课的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材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本节课给出了三个实验课题:(1)重物下落时,其中一段速度是否变化?(2)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中间一段的速度是否变化?(3)某同学在跑步时,其中间一段的速度是否变化?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等选择其中的一个来探究学习。
3.学情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对于收集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不清楚,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探究活动的重点内容,并加深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乐趣。通过探究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培养教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结合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的价值,进而将好奇和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知道在收集证据、测量数据过程中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要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达成评价 能在课上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 难点: 培养学生从探究中收集数据并归纳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学生:预习学案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活动一:小球在斜面的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现在请同学猜想一下,一个小球如果从斜面的顶端滚到斜面的底端,小球的速度会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时候,滚得越来越快。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小球的速度到底变大了多少呢?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新课教学 构建新知 进行新课 活动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学生总结】学生通过讨论,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时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来得出小球速度的变化。 【师生活动】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师生活动】猜想与假设: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师生活动】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原理:。 2.方法: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师生活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tB;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t2=tC-tB;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s=t=v=s1=t1=v1=s2=t2=v2=
【教师总结】实验总结: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交流与评估: (1)安装实验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过大就会使小车运动得过快,计时不准确;(2)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3)对刻度尺和停表进行读数时要规范。 【例题】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小结 收获感悟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对有疑惑的地方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对科学探究实验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第一节实验课,实验前应强调实验要求,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对学生操作步骤加以指导,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可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拟订方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有三个地方推动学生知识的前进步伐。引入部分,提问学生两部小车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提醒学生因为平均速度的不一样,小车出现两种运动状况,暗示学生,小车的运动特点可以观察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同课章节目录